四年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5-07-05 12:00:46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感受。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教学要求:

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形象的认识。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巩固作者的写作方法。

2、请同学分部分,朗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又有感情,请大家踊跃举手。

3、桂林山水图片欣赏,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图片,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出示导学提纲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2、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用上分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概括地说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3、想一想:桂林的山水与别处的山水有什么不同?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

4、观赏了桂林的山水,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二)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学。

(三)指名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探讨: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句子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1)“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之美天下第一。

2)师:这就是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找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用上分号的句子。

句子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个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漓江是一条江是活水的,就真的一点都不流动吗?(在流动)那为什么作者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太静了,水流速度慢)

2)江底的沙石都能看到,难道漓江的水很浅吗?(能荡舟,不浅)那说明江水(很清澈)。

3)漓江水还有什么特点?(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翡翠是什么样的?

师:是啊,这就是漓江的水拥有的独具特色的美: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4)再读一读描写漓江水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漓江水比作了无瑕的翡翠。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拿大海、西湖和漓江水相比。

5)练习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句子2: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板书:奇、秀、险)

2)课件出示,桂林的山峰图片,学生边欣赏边想象桂林的山。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

3、过渡:刚才同学们游览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水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像是走进了连绵不绝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绝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想象:这段文字描绘了了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怎样?

4、练习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三、深化主题,总结全文

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引出下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接着分述桂林的水和山。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又照应了“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