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14:56:04
4、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录音感受的次数。
2、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可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3、演唱时请提示学生,第一乐句为:2 3 2 1 | 2 -| 第二乐句为:2 3 2 1 | 6 -| ,不要唱错了。“装满了”的“了”字应读li o。
4、学生歌表演可参照课本上的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表演,教师应鼓励自编动作的学生,鼓舞创新和求异的意识。
三、编创与活动:摘果子
这是一个明确时值比例关系的练习,以趣味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 X - = X X,X = X X 的时值比例关系。
1、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几个果子。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搞清楚有的小袋鼠可以多摘,有的小袋鼠只能摘一个,并说出为什么。

 

第七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 聆听: 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合唱《小乐队》 表演: 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歌曲《唢呐配喇叭》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二、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能为歌曲编动作,用字母谱编创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快乐的音乐会》;聆听《百鸟朝凤》
第二课时:聆听《小乐队》;表演《唢呐配喇叭》;编创与活动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1、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节拍。
3、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描述歌中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
4、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徒手模仿乐器演奏。评价模仿演奏的是否准确。
5、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6、按小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在学生中展开互评,看哪一组唱“奏”得好。给予掌声鼓励。可齐拍手 X X | XX X | 反复四次。
二、聆听《百鸟朝凤》
1、静静地细听乐曲。初听后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演奏乐曲的乐器--唢呐。
提示: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时,提示学生注意唢呐模仿的不同的鸟叫声,有多少种?试着学一学。
第七课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乐队》
1、初听前,老师可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乐器图,有条件的学校可选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里的乐器演奏片断,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
2、初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几种乐器。
3、复听时模仿演奏乐器。
二、表演《唢呐配喇叭》
1、用听唱法学唱《唢呐配喇叭》。听录音感受旋律。
2、提示学生,歌中的“里乐拉”唱得轻快,有弹性。“喇”、“唢”在歌中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演唱时可将学生分成组,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4、歌曲学会后,选几个深长用打击乐伴奏,一定要注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学生倾听与演唱合作得是否协调。
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可结合《唢呐配喇叭》一课进行。可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当做唢呐或喇叭。学生分组在空格处填上字母谱奏一奏。
2、唱一唱,看谁的旋律好听,由学生评出奏与唱准确的学生,教师可在其课本上盖小红花印,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片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示:请你想像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二、表演《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提示:哪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是相同的?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填唱歌词。
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紫”字一字两音,高音do要唱得肯定。如do不准,下行la最不易唱准,要注意学生的音准。用模唱解决。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提示:想一想怎样表演?
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
让学生描述野蔷薇花的形状。
三、编创与活动:填格子
要求:用d、r、m填入空格子,形成三音组。学生可以自由地填写,再奏一奏,唱一唱。
1、可在地上或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选 出一组学生操作。
2、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形成三音组。
提示: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唱一唱,想办法让它重复得少一些?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3、把自己填写好的吹奏给大家听一听。
4、试着奏与唱出三个音、六个音、九个音,还有……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第八课 幸福生活



教学内容: 聆听: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合唱《歌声与微笑》 表演: 歌曲《同坐小竹排》 歌曲《西伦达》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同坐小竹排》;聆听《阿细跳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