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上一篇文章:人音版小学第二册教案
 - ·下一篇文章: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集2
 
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
现在我们就来模仿葫芦丝的声音lu来唱一唱。(音乐模唱,突破难点)
5 3 5 6 │ 6 — │ 3 1 │ 5 —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2、游戏:分组:一组打节奏,一组模唱,一组律动。
3、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表现傣族风情的,你们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傣族风土人情吗?
(傣族的衣服很漂亮;傣族人民个个都能歌善舞,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很美丽等……)
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幻灯)
①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
②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大竹子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竹墙缝隙较大,既采光又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
③ 泼水节在每年公历四月(傣历六月)间举行,是傣族最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其实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称泼水节。节期一般为三四天,因为泼水是一种祝福,被泼越多认为越吉利。
④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图案多种多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⑤ 象脚鼓:打击乐,外形象大象的脚而得名。
葫芦丝: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
(二)感悟歌曲内容。
1、师生一起跟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并为歌词加上动作。(老师可指导)
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两个做得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范唱。(听孔雀)
闭上眼睛想想傣家人民和小孔雀的景象。(想孔雀)
你们想到了什么?(说孔雀)
4、学生跟音乐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唱孔雀)
(歌曲处理: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句尾每个字收音要轻,体现出亲切感;展翅飞翔一句力度稍加强;歌曲结尾处用较弱的力度,表现歌曲美妙的意境。)
5、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1、师生齐唱共舞。(跳孔雀)
学生可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自己创编好的动作。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可以打节奏,可唱歌曲,可跳舞……)
(女同学可以把纱巾围成筒裙,表演傣族小姑娘,男同学可模仿象脚鼓打节奏,提高学生表演兴趣。)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小孔雀漂亮吗?云南省是我国唯一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它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
你们还知道哪些美丽的小动物呢?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
这些小动物都非常的可爱、美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爱护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更不能吃国家保护的珍惜野生动物)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舞蹈、甜美的歌声来表现了的美,那你们想想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美丽的呢?(可以用图画、故事、诗歌等方式)
  
过 新 年         (人音版第三册第10课第1课时) 
          
一、教 学 目 标:
  1.通过唱《过新年》、《小拜年》,听《窗花舞》,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 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积极参与编创,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 学 内 容: 1、 学唱、表演《过新年》; 2、 欣赏、聆听《窗花舞》; 3、 学唱、表演《小拜年》。
三、教 材 分 析:
  1.歌曲《过新年》: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2.歌曲《小拜年》:《小拜年》是根据湖南花鼓音乐改编而成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这是一首只有两个对置乐句组成的复合乐段,前奏和中间扩充部分(间奏)用了同一素材;间奏用了模拟锣鼓声的“咚咚呛”衬词,增强了欢庆的气氛。热烈、欢快的旋律,唱出了人们耍狮子、闹龙灯、庆新年的欢乐场面,特别是配上打击乐器后,更是锦上添花,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3、芭蕾舞剧音乐《窗花舞》:《窗花舞》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选曲。舞剧《白毛女》是根据同名歌剧改编创作的,舞剧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贫苦农民杨白劳和闺女喜儿,在汉*恶霸地主的欺凌下的悲惨遭遇。那是一个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河北农村的一桩人广为人知的故事:贫穷的农家女子喜儿因父亲无力偿还债务而被迫成为债主的佣人,并遭到财主家少爷的凌辱,她愤然逃进深山,艰苦的生活使她头发变成了白色,被人称为“白毛女”。后来,她被参加红军的心上人大春从深山中救出,从一个半鬼魂式的野人恢复了人的正常生活。
  舞剧围绕“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这一主题,用芭蕾形式歌颂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动人情景。它在芭蕾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并运用了传统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通过一些富有特色的舞蹈段,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并根据剧情设计了一些新的乐曲,丰富和充实了舞剧的表现力。 
  芭蕾舞剧《白毛女》于1965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这部舞剧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浓厚的民族风格的音乐享誉国内外,自问世之日起,相继在亚、欧、美、澳洲等国家演出了1300余场,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其音乐成为中国各交响乐团音乐会最常演奏的作品之一,1994年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7年应中国交响乐团之约,作者严金萱与孟津津将原作中的精彩音乐片断改编成为供大型交响乐队演奏的乐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