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人音版小学第二册教案
- ·下一篇文章: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集2
人音版小学第三册教案
第三课时:表演《西伦达》;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二、聆听《阿细跳月》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试试看,编几个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你能唱出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第八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 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八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5、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二、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用d、r、m、f、s五个音旋律接龙游戏。
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第九课 美丽的动物
教学内容: 聆听: 音乐童话《龟兔赛跑》 表演: 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歌曲《大鹿》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
二、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三、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第二课时:聆听《龟兔赛跑》
第三课时:表演《大鹿》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2、可结合傣族风景及傣族小姑娘的图片导入新歌的学习。
3、学歌过程中教几个傣族舞的动作,让学生自由编创。
4、歌曲会唱后便练习打击乐的伴奏。课本中的铃鼓有两种击法:
一种是用手指弹击鼓心。
一种晃动铃鼓发声。
三角铁敲击长音处。
5、听录音敲击打击乐。教师可用手势提示学生使乐器准确加入,第二次可放手,让学生们自己随着歌声准确敲击。
6、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第九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龟兔赛跑》
1、初听前可向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讲。
2、听辨大管、单簧管的音乐,想像哪个可以代表龟,哪个可以代表兔?
提示: 说一说龟的音乐、兔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在课本上的方格中涂颜色或线条。
3、初听全曲
提示: 用动作表现龟和兔的故事。全体同学分角色,还有两个啦啦队。
提示: 听了音乐,你喜欢龟还是喜欢兔?为什么?按小兔和龟的行走特点为沿途的节奏涂颜色,把小兔的节奏数一数有多少?龟的节奏有多少?
4、分别读一读、拍一拍龟和兔的节奏。
第九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表演《大鹿》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唱前,可让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拍着手轻读歌词,尤其是:“兔儿 兔儿 快进 来 咱们 手把 手挽 牢 -”要读得清晰、准确。
2、歌曲演唱地注意,第一部分是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
3、歌曲基本唱会后,便可以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可以听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表情。分角色进行表演。
4、另选三组学生用打击乐设计“大森林的清晨”、“猎人的追击”、“结尾”,学生可设想多种,再按着课本上的顺序加入打击乐的演奏,将《大鹿》这首歌创造成一幕丰富的音乐剧。使全体学生在歌唱、表演的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第十课 过新年
教学内容: 聆听: 芭蕾舞剧音乐《窗花舞》 管弦乐《晚会》 表演: 歌曲《小拜年》 歌曲《过新年》 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小拜年》、《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小拜年》;聆听《晚会》;编创与活动:为新年晚会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