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册《跳吧,跳吧》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0-05 16:34:30

《跳吧,跳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跳吧!跳吧》

设计意图:

让音乐成为人与人合作交流的纽带,在歌唱和舞蹈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是始终萦绕在教学过程中的。在本课中学生能在简单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曲式、情绪等变化,用他们的声音和肢体表现着音乐,也享受着音乐。

教学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中外民歌对比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古苏风光》

2、听《跳吧!跳吧!》感受旋律特点

3、介绍斯洛伐克国家地理位置人文景观

4、教授波尔卡脚步动作(首先,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像这样,(教师师范)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半脚掌着地。)

前面领舞。)

第一遍:学生跟随老师听着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律动。

第二遍:学生每一小组拉成圈做,在律动中互相交流,并用“啦”唱音乐旋律。

三、学习歌曲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用啦跟琴唱旋律。想一想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3、出示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

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

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请你们也试试,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为原型,用旋律模进的形式创作出第三句旋律。

4、分形式唱第一部分。

提问:乐句的后半句大量运用了什么节奏?(切分)(学生回答)

答对了,是切分节奏。教师用切分节奏表扬,如:六  五  班   真棒

师:切分节奏一般强拍在长音上。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切分节奏上有一个符号,它叫做重音符号,在切分节奏的第一个音上有重音符号,该怎么唱?相对哪个音要弱一些?重音符号不仅出现在休止符上,还有别的地方也出现了休止符。凡是重音出现的地方,我们都要把这个音唱的强一些。

②分形式唱第一部分,注意强弱。

③出示整首歌曲的乐谱。请你们唱唱第一部分的第一段歌词,然后唱唱第二段歌词。(师解决学生唱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声音做处理。问学生这一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5、唱第二部分。

提问:大家观察一下第二部分歌谱,它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两条旋律有什么特点?(两个乐句基本相同)

在第一乐段中出现的切分节奏,第二乐段有吗?还有重音符号也第二乐段普遍出现,演唱的时候请注意。

学生跟琴唱。(当学生最后一小节出现问题时,请学生观察这一小结节奏是不是切分节奏,看请楚了唱;如果还有人出现问题,请学生在这设计一个动作,提醒自己唱准节奏。)

(如果学生在唱附点节奏时出现问题,老师用加一个压手腕的动作解决。)

(老师在教唱的时候,对学生声音方面做一下正确引导。问学生第二乐段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6、完整演唱歌曲。

四、游戏“演音乐”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演音乐”。由每一小组同学自由创编舞蹈,来表现歌曲《跳吧!跳吧!》。

给你们一个小小提示,对于不同的段落要在情绪、动作上有所变化,包括队形组合的变化。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创编。教师来回巡视给予指导。

3、小组展示。

五、下课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