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学情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1 20:05:25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王青巍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进行恰当的学情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下面,我将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以人教版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对学习内容的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体会意义,并在操作活动中学会比较大小。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
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整数知识,在第四册教材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了“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了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一些分数,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能够理解物体和图形的一半这样的说法,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三、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四、通过学前测,确定学习目标
1、测试内容

因为“平均分”的知识是学习分数的基础,因此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习题: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个。试着画一画,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2、结果分析
通过学前测得知:全班51人,100%的学生能够准确得出平均分的结果;有44人能够规范地用图画的形式表示结果,占86.3%;有39人能够有条理地叙述平均分的过程,占76.5%,其余学生,虽然能够理解,但语言表述不够清晰。由此可见,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比较好,能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确定目标
根据学前测的结果,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上位目标:使学生准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几分之一,准确读写简单的分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理解,敢于创新,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下位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一种方式表示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小组学习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受学习的快乐。

4、教学策略
1)启动已有经验,构建思维空间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启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实现由整数向分数自然过渡构筑良好的思维空间。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表象,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3)注重自主学习,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在表示半个蛋糕时,在表示四分之一时,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前,及时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时采用不同的、适应个别差异的方法进行教学,会使每个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