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红土地的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浏阳河》,并主动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浏阳河》进行听赏。
2、能认真听赏《洞庭鱼米乡》和湖南民歌《放风筝》,了解湖南民歌民间小调的特点,以及放风筝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浏阳河》,体会湖南民歌民间小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注意音与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钢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介绍为什么“红土地”导入湖南民歌的学习。
2、听赏《.洞庭鱼米乡》
(1)介绍创作的时代背景:《洞庭鱼米乡》写于1959年,1956年夏天,作者第一次到洞庭湖区深入生活,正值根治水患之后的合作化高潮之际,黑黝黝的土地,金灿灿的谷穗,天水相连的湖面,扬帆捕鱼的船队,丰富的水产,农民舒畅的心,欢笑的脸,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真是个鱼米之乡。左指在这里学习了湘中、湘西农民的高腔山歌唱法。
(2)学生欣赏
思考:音乐风味几个乐段?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每一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
(3)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料阔高亢的慢板山歌,仿佛在眺望百里洞庭的全貌,开阔优美,富于诗意。第二段是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好像置身于捕鱼船队之中,朝气蓬勃,富于生活气息。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山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3、学习《浏阳河》
这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
(1) 学生欣赏《浏阳河》
(2) 学生随琴视唱乐谱 注意乐谱的节奏于音准
(3) 歌词中的方言 河读成ho 路读成lou 出读成 qu
(4) 学生随音乐唱歌曲
(5) 学生邀请一位同学,采用“对唱”的形式,和你一起演唱这首歌曲
(6) 课后要求学生找《浏阳河》的合唱曲、 钢琴曲、古筝曲等不妨找来大家听听。
4、听赏《放风筝》
(1)说一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历、体会
介绍风筝:风筝是中国发明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品。千百年来,放风筝成为民间一项传统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2)听赏《放风筝》
学生听赏,体会音乐的情趣
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内容?
歌曲描写姑娘们春日郊游放风筝的愉快心情。
(3)学生随琴唱歌曲
注意通常用化舌(得儿)增强欢乐气氛。
5、课外延伸
学生查一查:(!)风筝及风筝节的来历。(2)适合放风筝的季节。(3)有关风筝之最。
画一画:请你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风筝图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情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产生对湘贛红色革命圣地的热爱之情。
2、能听赏并跟唱《斑鸠调》,感受江西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听赏管弦乐曲《看灯》,感受音乐的气氛与情绪。
教学重点: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言语导入 江西井冈山
现在井冈上是旅游景点,不仅是由因为有宜人的风光,还因为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圣地。早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就带领众多革命前辈们在江西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的。。。。。。
二、听赏与跟唱《斑鸠调》
1、学生听赏《斑鸠调》
学生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说一说 音乐的基本内容?
2、学生跟唱
学生随琴视唱歌谱,然后学生跟唱歌曲
也可以让学生编一编歌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A、导入:用谈话的形式学生了解红军在反围剿时期的生活和作战的情况。
B、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内容。
C、视唱歌谱
注意歌谱的节奏与音准
D、唱歌曲
歌曲中衬词的运用表现了什么?(以苦为乐)
四、表现歌曲
A、你觉得这首歌要用怎样的声音演唱与形式?
可分组:以一人领唱,全组合唱
同学讨论
B、表演
五、听赏《看灯》
现在的江西是一片欣欣向荣,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听赏《看灯》
音乐描绘了什么?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六、小结与延伸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的内容,课后同学们在欣赏音乐时可多关注一些音乐的地方特色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