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音乐世界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2、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2、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苗族、 回族 、藏族 、土家族、 布依族 、白族 、侗族 、水族 、仡佬族、 壮族、 满族、 瑶族 、彝族、 蒙古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朝鲜族、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维吾尔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2、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1、播放碟片,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对歌曲的乐段结构进行分析:歌曲是两段体曲式。第一乐段的主题是1 3 1 3 5 3 0︱5 1 2 5 3—︱,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这里奠定了歌曲的基础。第一乐句4小节由音乐主题发展而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是由衬词构成补充句。中间的衬词鲜明的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二乐段3. 1 2 1 0 ︱ 2 2 1 76 7 5.曲调高昂。表现人们以实际行动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第二乐句表现内容和歌词扩充了3小节。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不动摇。
3、节奏练习 2/4
① × ×× ︱× ×× ︱×× ×× ︱× 0 ‖
② × ×× ︱× ×× ︱×. ×︱× 0 ‖
③ × ×× ︱× ×× ︱××× ×︱× 0 ‖
④ × ×× ︱× ×× ︱××× ×︱× 0 ‖
4、跟老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强调用欢快跳跃、富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师总结: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班级体,我们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爱我中华
教学目的:1、针对现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爱好,进行正确的引导。
2、通过欣赏各民族的歌曲,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风格。
3、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各民族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中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等。民歌反映着人民生活中种种真实的感受,让劳动者得以吐露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愿望,因此一切欢乐和痛苦、无奈和愤怒、热烈和谐謔,种种这些情感都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民歌中来,一首首歌向我们展示着人民的生活,引领着我们走向民族灵魂的深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走入教室
二、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苗族、 回族 、藏族 、土家族、 布依族 、白族 、侗族 、水族 、仡佬族、 壮族、 满族、 瑶族 、彝族、 蒙古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朝鲜族、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维吾尔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西藏、内蒙等地,和他们交朋友。(出示课件)
三、新课
A、西藏: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西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 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教师播放《青藏高原》、《珠穆朗玛》。
2、请学生谈对西藏的了解(景象、民风民俗),教师总结,首先我们来看看西藏的服饰(课件展示)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 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 3 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
(1)、藏族的歌舞
(2)、藏族信仰佛教
(3)、巍峨的布达拉宫
(4)、大佛瞻仰节
(5)、神奇的葬礼
(6)、喇嘛圣路八角街
3、复听,请学生谈感受,自己所想
4、教师总结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酥油茶: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
5、你还听过哪些西藏民歌
6、教师总结
B、内蒙:
1、 先我们启程去的是内蒙,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教师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
你们了解的内蒙是怎样的?(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
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