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课异构”----《生命之源》四个教学设计的修改
单元主题 |
生命之源 (教科版《艺术》八年级下册三单元) 单元目标:认识水孕育了生命、文化、艺术; 认识今天水问题的严峻; 学习用艺术的形式歌颂水、关注水、保护水。 |
|||
课题 |
1、长在水边 |
2、世界水日 |
||
设计者 |
马青天 |
王展鹏 |
罗道荣 |
杨巧云 |
设计角度 |
祖国的西北地域,黄河之水源远流长,哺育着两岸的人民,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我们一方面唱着“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赞歌,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西部水资源的严重匮乏,水更显珍贵,要珍惜每一滴水。 |
江南是人们无比向往的水乡。置身水泽生活的水乡人民,创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文化。 我们一方面赞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水乡之美,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水污染的恶果,加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
从造型艺术(包括宣传画、现代装置艺术)的角度,警示人们对水匮乏、水污染的关注。 |
从表演艺术(包括诗歌朗诵、戏剧小品)的角度,警示人们对水匮乏、水污染的关注。 另:音乐、舞蹈的形式可侧重在《长在水边》(参教材) |
教学目标 |
1、以黄河为主线,了解宁夏和灵武地区的水文化,了解家乡水文化的艺术表现内容与形式。 2、欣赏和学唱两首歌曲,加深对家乡水文化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
1、欣赏水的各种形态美,认识水的美是丰富多彩的。 2、分析江南的水景,认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文化。 3、学唱《长江之歌》,认识“三部曲式”“重复与对比”等音乐知识对作品的表现力。 |
1、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举例说明生态环境的岌岌可危。了解“世界水日” 2、欣赏表现水的艺术作品(宣传画、装置艺术、电影等),认识不同艺术作品表现主题的方式特点。 3、学习宣传画的画法,画一幅以“世界水日”为主题的宣传画。(此项也可为装置艺术) |
1、学习诗歌朗诵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有关水主题的诗歌。 2、学习戏剧小品的表演方法,分组表演《矿泉水与水龙头》(参教参) |
教学重点 |
了解西北地区黄河水文化的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 |
欣赏水的各种形态美,认识水丰富多彩的美。 |
学习宣传画的画法,画一幅以“世界水日”为主题的宣传画。 |
学习戏剧小品的表演方法,表演《矿泉水与水龙头》。 |
教学活动 |
1、展示黄河地图,观察黄河是怎样流经宁夏的。展示宁夏水资源图片、影视资料。 2、欣赏舞蹈《俺从黄河来》,引出主题:黄河之水养育了黄河的子孙后代,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点题——长在水边。 3、分析积淀着原始文化的彩陶艺术。寻找人类在黄河边起源,依黄河水生活的足迹。 4欣赏歌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5、学唱宁夏的民歌片段:《黄河北流》《黄澄澄的土、金灿灿的水》 (另:要挖掘有关西北地区水文化的其他艺术形式或作品。) 6、最后出示西北地区水危机的资料,为下一课做铺垫。 |
1、展示各种水形态的图片、影视资料,如:静态的水、流动的水、烟波浩渺的水、曲经通幽的水、小溪潺潺的水、惊涛骇浪的水,感受水的——秀哉!壮哉!美哉! 2、欣赏舞蹈《小溪、江河、大海》片段。 3、聚焦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举例分析水与生活、水与文化、水与艺术的关系,点题——长在水边。 4、学唱歌曲《长江之歌》,体会万里长江的波澜壮阔。学习“三部曲式”“重复与对比”等音乐知识,认识其对作品的表现力,并运用这些知识有感情地歌唱《长江之歌》。 5、最后出示江南地区水污染的资料,为下一课做铺垫。 |
1、看电影《美丽的大脚》片段,提出思考的问题:水匮乏带来了什么? 2、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缺水、污染水、浪费水的资料,得出结论:要想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必须保护用水、节约用水,点题——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的宗旨:推动全世界对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 3、分析欣赏艺术作品在表现对水的保护、对浪费水、祸害水的鞭笞,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4、学习宣传画的画法,画一幅以“世界水日”为主题的宣传画。 (此项也可以改为装置艺术的学习) |
1、在《高山流水》等背景音乐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有关江河湖海的诗歌。教师要有指导和评价,如:朗诵的语调、语速、表情、动作等。 2、学习简单的戏剧小品知识,如:脚本、情节,人物语言、表情、动作,场地调度,道具,音效等。 3、分组排练、表演话剧小品《矿泉水与水龙头》。(故事情节参教参) 4、最后在欣赏迈克捷克逊MTV《拯救地球》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