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民族器乐曲 (选自14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
(选自14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
1、欣赏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
2、补充欣赏民乐合奏《采茶舞曲》、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
教学目标:
1、欣赏《春天来了》,能对音乐主题进行聆听与分析、能够理解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结构形象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关联,激发学生热爱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春天来了》,对音乐主题进行聆听与分析,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2、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相互关联。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以欣赏学生熟悉的民乐合奏《采茶舞曲》入手,重点欣赏了古筝、高胡三重奏《春天来了》,通过聆听——演唱——探讨等活动,构建起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理解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
设计意图 |
|||||||||||||||||||||
课前播放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一、导入: 1、欣赏民乐合奏《采茶舞曲》 2、揭示课题《民歌与民族器乐曲》 二、欣赏古筝、高胡三重奏《春天来了》 (一)简介曲作者“雷雨声” 雷雨声: 国家一级作曲,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音 (二)曲式结构 《春天来了》 引子 A B A’ 尾声 (三)、分段聆听 1、欣赏《春天来了》引子部分 ①设问:你能听出由哪两种乐器演奏的? 这段音乐表现了春天怎样的情景? ②学生探讨与教师归纳: 高胡、古筝。 高胡奏出的旋律高昂明亮,犹如春风吹过大地,驱走了冰雪寒冬;古筝的琶音衬托好象万物苏醒,充满了生机。 2、聆听《春天来了》A段(主部) ①聆听思考: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如何? 你认为音乐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意境? ②教师归纳
轻快活泼的旋律描绘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中。 ③欣赏并哼唱福建名歌《采茶扑蝶》。 ④探讨与交流:福建名歌《采茶扑蝶》与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主部A的关联。 3、聆听B段(中部) ①设问:B段音乐与A段有何区别?(速度、节奏、情绪)
②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③探讨与交流:云南名歌《小河淌水》与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中部B的关联。 4、完整欣赏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 三、拓展 1、教师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四、小结 民歌是民族器乐曲创作的源泉,用民族乐器来演绎经典的民歌,使民歌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使我们感悟到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关注民歌,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 |
通过欣赏学生熟悉的《采茶舞曲》引入,揭示课题。 通过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从音乐的聆听中,了解演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通过探讨与交流,从音乐的要素上来感知音乐在表达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通过欣赏—演唱—探讨,构建起使学生理解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相互关联。 比较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拓展欣赏、激发学生兴趣,深化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