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民族器乐曲 (选自14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0:10:21

(选自14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

1、欣赏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

2、补充欣赏民乐合奏《采茶舞曲》、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

 

教学目标:

1、欣赏《春天来了》,能对音乐主题进行聆听与分析、能够理解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结构形象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关联,激发学生热爱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春天来了》,对音乐主题进行聆听与分析,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2、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相互关联。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以欣赏学生熟悉的民乐合奏《采茶舞曲》入手,重点欣赏了古筝、高胡三重奏《春天来了》,通过聆听——演唱——探讨等活动,构建起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理解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课前播放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一、导入:

1、欣赏民乐合奏《采茶舞曲》

2、揭示课题《民歌与民族器乐曲》

 

二、欣赏古筝、高胡三重奏《春天来了》

(一)简介曲作者“雷雨声”

雷雨声: 国家一级作曲,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主要作品有: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歌曲《迎宾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二)曲式结构

《春天来了》

引子      A        B     A’   尾声

 

(三)、分段聆听

 

1、欣赏《春天来了》引子部分

①设问:你能听出由哪两种乐器演奏的?

这段音乐表现了春天怎样的情景?

 

②学生探讨与教师归纳:

高胡、古筝。

高胡奏出的旋律高昂明亮,犹如春风吹过大地,驱走了冰雪寒冬;古筝的琶音衬托好象万物苏醒,充满了生机。

 

2、聆听《春天来了》A段(主部)

①聆听思考: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如何?

你认为音乐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意境?  

②教师归纳

速 度

节 奏

紧 凑

情 绪

轻快、活泼

    

轻快活泼的旋律描绘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中。

 

③欣赏并哼唱福建名歌《采茶扑蝶》。

 

④探讨与交流:福建名歌《采茶扑蝶》与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主部A的关联。

 

3、聆听B段(中部)

 

①设问:B段音乐与A段有何区别?(速度、节奏、情绪)

 

 

A段

B段

速   度

节   奏

紧  凑

舒  缓

情   绪

轻快、活泼

悠扬、婉转

选   材

《采茶扑蝶》

《小河淌水》

     

 ②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③探讨与交流:云南名歌《小河淌水》与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中部B的关联。

 

4、完整欣赏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

 

三、拓展

    1、教师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四、小结

    民歌是民族器乐曲创作的源泉,用民族乐器来演绎经典的民歌,使民歌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使我们感悟到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关注民歌,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       

 

 

 

通过欣赏学生熟悉的《采茶舞曲》引入,揭示课题。

 

 

 

 

 

 

 

通过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从音乐的聆听中,了解演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通过探讨与交流,从音乐的要素上来感知音乐在表达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通过欣赏—演唱—探讨,构建起使学生理解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相互关联。

 

 

 

 

 

比较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拓展欣赏、激发学生兴趣,深化主题。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