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张英群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 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让学生展开联想,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3. 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4. 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重点:
分段欣赏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
1.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掌握。
2. 音乐表达的情感领悟。
教学课时:
共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 具:
电视机、影碟机、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音乐:
《梁祝》主题歌——《化蝶》
二. 导入课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 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 故事情节: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年,同年5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引 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呈示部:“相爱”: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
展开部:“抗婚”:封建势力——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化蝶”: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
五. 学生演唱:
《梁祝》爱情主题。
六. 作品赏析: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结构。
1. 呈示部——相爱
a..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b..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单三部曲式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