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第14册教案《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
选自人音版14册教材第一单元《难忘岁月》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 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二、导入
1、 欣赏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
2、 教师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歌曲《游击队歌》的教学
1、 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 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 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游击队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节奏。
(2) 视唱曲谱。(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唱出来。跟不上的同学可以用啦啦啦来唱。
(3) 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随琴完整演出全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四、实践与创造
根据教材上的三幅图画的情景,用《游击队歌》做基础来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1、夜间伏击 2、奋勇前进 3、欢庆胜利)
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副图画的内容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3、 生进行评价(音乐形象的表达打是否正确等)
五、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感受到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形象中的作用,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