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怒吼》教学设计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柳怡情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和《黄河大合唱》中《黄水谣》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气氛,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能够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
3、能够积极参与听赏、演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能用铿锵有力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三)
一、本课开始,画面导入
以画面导入(展示黄河流向图),通过展示黄河流向图,让学生了解黄河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二、感性深入,观看录像
播放黄河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宏伟气势,并请他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接着我进一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是关于描述黄河的?从而引出《黄河大合唱》及词曲作者。
三、新课教学,激发情感
1、创作背景。在新课教学开始时,首先介绍一下《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我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词作者光未然亲临黄河岸边,被黄河的惊涛骇浪情景所感动而激起创作欲望,以及冼星海看到词后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仅用六天时间谱成的曲。
2、接着在简单介绍《黄河大合唱》的乐章组成后,着重介绍其中两首。通过对《黄水谣》和《保卫黄河》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气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