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
1916年后,小歌班多次在上海演出,1921年为区别“绍兴大班”,改为“绍兴文戏”。到1923年左右,女子戏班在农村和城市发展起来,男子戏班渐渐退出了舞台。1940年左右,女子越剧开始在上海较大型的剧场演出,随后逐渐进入江南各大城市。
越剧唱腔抒情优美,分为四工腔(La-mi定弦)、尺调腔(Sol-Re定弦)和弦下腔(Do-Sol定弦),各有一套不同节奏的板式。
越剧采用本嗓的唱法,柔和自然,悦耳动听,唱腔吐字及舞台语言,都用浙江嵊县方言,吴语地区人民感到乡音亲切,外乡观众觉得别有韵味,独具一格。
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得到迅速的发展。越剧团多次出国受到热烈欢迎。香港更有一批越剧迷,故越剧团体多次赴港演出。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碧玉簪》、《柳毅传书》等优秀剧目,均已拍成电影,声誉遍及国内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早在唐代小说家、大中(847—859)进士张读《宣室志》中已有记载。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1226—1306以后)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一剧,可惜已经失传。但梁祝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民谣、说唱、戏曲作品都有。
越剧唱腔抒情优美,分为四工腔(La-mi定弦)、尺调腔(Sol-Re定弦)和弦下腔(Do-Sol定弦),各有一套不同节奏的板式。
越剧采用本嗓的唱法,柔和自然,悦耳动听,唱腔吐字及舞台语言,都用浙江嵊县方言,吴语地区人民感到乡音亲切,外乡观众觉得别有韵味,独具一格。
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得到迅速的发展。越剧团多次出国受到热烈欢迎。香港更有一批越剧迷,故越剧团体多次赴港演出。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碧玉簪》、《柳毅传书》等优秀剧目,均已拍成电影,声誉遍及国内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早在唐代小说家、大中(847—859)进士张读《宣室志》中已有记载。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1226—1306以后)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一剧,可惜已经失传。但梁祝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民谣、说唱、戏曲作品都有。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