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08:47:19
20世纪40年代,越剧著名演员袁雪芬、范瑞娟曾合作演出《梁祝哀史》,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改编为《梁山伯与祝英台》,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获剧本奖和演出一等奖,扮演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范瑞娟、傅全香均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拍成彩色影片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员外(在定额以外设置的官员)祝公远之女英台,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中途在草桥遇到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两人同窗共读,三载相伴,梁山伯始终不知英台是女郎。三年期满,祝员外催促女儿回家,山伯相送,英台假说为自己的“九妹”作媒,向山伯暗许终身。后来,山伯从师母处知道英台的真情,便赶到祝家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太守(州、郡最高长官)之子马文才了。山伯悲愤成疾,回家不久便含恨而死。马家迎亲时,英台坚决要求花桥必须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到了那里,英台下轿哭祭,顿时坟墓裂开,英台跳入墓穴。梁、祝双双化作彩蝶,飞向天空。这对不幸的情人,在人间不能成眷属,只得化蝶在天上比翼双飞。剧中《十八相送》是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时所唱。
       2
.音乐分析
  《十八相送》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热情、真挚。
  从《十八相送》的唱腔中可看到越剧唱腔属于板腔体,其基本曲调为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而以上下句为骨架,第三、四句是为下四度宫调对置,曲调特点多为五声宫、徵调式,过门则采用七声音阶为主的加花变奏形式。
  从结构讲,《十八相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A),从“书房门前一枝梅……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一段对唱中,祝的唱段为G宫调式,起、承、转、合四句结构,梁的唱段为D徵调式,起承转合四句结构。一段七声音阶间奏后,过渡到第二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