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与周杰伦
究非常感兴趣,争论激烈,应该说这两个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
    (2)参与相关作品的演唱和多声部演奏,并进行分析
    通过观看自己的周杰伦模仿秀表演发现问题:周的大多数音乐中旋律不占重要地位,通过视唱分析作品《我的地盘》,感受旋律的单调;对比同样是赞美音乐的舒伯特艺术歌曲《致音乐》的旋律,教师钢琴伴奏带领学生轻声哼唱体验作品中旋律的主导作用,尤其是旋律大跳给人带来的起伏跌宕的美妙感觉,学生由对音乐的认识发展到对人文环境、人物情感态度的关注。
    上述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否定周杰伦的音乐,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它之所以流行的原因:节奏第一,加上丰富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教师利用自身视唱练耳的优势,把《我的地盘》中高潮的四个声部乐谱记录下来,乐谱交给4名学生合奏,再加上学生集体击掌跺脚的布鲁斯的基本节奏及部分同学的演唱,音乐变得充满朝气和时代感。学生在亲自参与演奏他们所喜爱的歌曲时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的方法,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两位音乐人对自己所热爱音乐的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体验多声部音乐合作的乐趣。
    (3)体验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的演唱,
    通过演唱体验歌曲《我的地盘》中伴奏的重要性,引中到两百年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通过欣赏《鳟鱼》总结出艺术歌曲中旋律塑造主题、伴奏烘托意境的特点,并向另一首借物喻人的周杰伦作品《蜗牛》过渡,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在周杰伦模仿过程中发现的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在变声期盲目模仿歌星的演唱,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先用键盘图分别展示了周杰伦、童声期和青少年变声期的音域,用高位轻声地演唱了各音域的音阶,然后用适合童声音域的音调调整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从实际中告诉学生对于流行歌曲不能盲目的模仿,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尝试高位轻声演唱作品,充分保护变声期的嗓子。经过教师改编为二声部合唱的作品使学生感受了多声部和声的音乐魅力。
    最后,教师和一名歌唱特长学生演唱了二声部的《小夜曲》。班级电声乐队为班里的同学伴奏了《东风破》,上述活动为演奏乐器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音乐能力的平台,所有同学在哼唱中感受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意境,无论是参与还是观看表演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课后思考
    记得某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目的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这节课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把孩子心中的火焰点燃之后,他们给予我无限惊喜。
    本想一周后交流探究成果,没想到不到一周就收到了学生上交的非常优秀的论文和幻灯片。大家争先恐后地介绍他们原本并不十分了解的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学生自发的I组织了周杰伦与舒伯特在我心目中谁更有魅力的辩论活动,从策划、主持、多媒体制作、摄像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我只是把录像和课件做了精选和编辑,运用到最后一节的课堂中。孩子们探究的几个问题有些没有探究出答案或者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但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比答案更重要的收获。   
    本节课是全区的公开课,是本人长期尝试流行音乐教法研究的实验课,收到了良好的  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批判流行音乐中的糟粕,而是帮助学生理性分析音乐中的几个音乐要素的作用,实际上是教给他们一种分析和评价音乐的理念和方法。    
课上他们自己得出了“流行音乐只是一个时期的产物,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是它能否 经受时间的考验…‘真正的艺术是为人们世代传承的,无论它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这样的经典结论。我以为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了。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



 中查找“舒伯特与周杰伦”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舒伯特与周杰伦”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舒伯特与周杰伦”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舒伯特与周杰伦”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