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上海市梅陇中学 陈雪梅
[教学目标]
l、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初中阶段学习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所得,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为将来自觉地欣赏民族音乐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尊敬和热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归纳、交流,学生能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并能接受不同的见解。
3、认知目标:从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到民族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
总结和回顾已学的民族音乐知识,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提炼,培养学生尊敬和热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情感。
[教学用具]
电视机、彩色粉笔与白粉笔、钢琴。
[教学过程]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以江南丝竹《三六》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幽雅、朴实的氛围中。把座位调整为更便于交流和活动的横式分组。)
师生问好。
导入:请学生说出下面这段音响的听觉感受分辨这段音响中你所听到的音色,播放这段音响的图像资料。
(设计意图:教师选用的是《国风》的片头音乐,音响中有吹、拉、弹、打多种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和劳动号子交错出现。让学生聆听这段音响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带给学生一种历史感和肃穆感。)
第一部分:“民族音乐文化知多少”活动
在过去三年零九个月的音乐课堂学习中,我们分别对中国民歌、民族乐器、民族器乐曲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先来互相测试一下:作为一个堂堂的中国人,你现在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多少?
小组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一名小组长。各小组除唱一段民歌外,须将本组同学出的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考题整理后向其他组同学提问,并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
评价:由各小组的组长听取大家意见后打分,经二轮活动后由课代表汇总。
第一轮:小组成员合作唱一段民歌,情感投入满分为2分,音准和节奏满分为2分,民歌风格把握和表现满分为2分。因初三下半学年男女学生的嗓音差异,评分中不考虑音色和音量。分数可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第二轮:各组轮流出题,其它组抢答,可以坐在位子上直接抢答,答错不倒扣分数,答对得2分,出题酌情给分,出一题最高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