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如歌(二)——《那不勒斯舞曲》
花季如歌(二)——《那不勒斯舞曲》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演唱《那不勒斯舞曲》。了解常用的变音记号的唱法。
2、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3、能积极用当代流行的、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表达对青春的各自不同的感受,展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春风采。激发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那不勒斯舞曲》
三、教学方法
聆听、引导、演唱、交流、创作、评价
四、教学重点
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评析、演唱所欣赏的作品,来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并思考几个问题:音乐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音乐情绪怎样的?
播放动画片《天鹅湖》片段(意大利那不勒斯舞)
情绪:清新欢畅、热烈奔放。
体现这样情绪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要素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部欢快活泼、充满了青春活力的《那不勒斯舞曲》重点学习。
(二)欣赏、学唱《那不勒斯舞曲》
1、作品简介
你们知道作曲家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作品?
今天,我们欣赏的《那不勒斯舞曲》是选自《天鹅湖》第三幕即在王子成年的庆典上,来自各国的客人表演了各种风格的“性格舞蹈”。《那不勒斯舞曲》是其中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风俗舞的音乐。原为小号独奏,这里改用人声演唱;原由四四和六八两种节拍的两个乐段组成,现采用其第一段。
2、欣赏
思考:歌曲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何特点?
歌曲为大调式,由带重复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第二乐段是第一部分(前十八小节)活泼而从容;,第三乐段是第二部分,采用连续的、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重复,情绪更加清新欢畅、热烈奔放。
a、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b、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
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 0 ××
×××× ▏×0 ×,小号以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热烈,由于把重音落在小节中的弱拍,造成切分节奏的效果,使四个连续下行、节奏相同的乐句陡增生动、活跃之感。
第二乐段:节奏型及音调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以附点节奏代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显得从容不迫。
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由慢而快,热烈奔放,小号在这里充分发挥其演奏技巧。
c、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d、 聆听歌曲第一部分(前十八小节),体会弱起小节歌曲的特点,体会典型节奏型:
级进为主的旋法,造成切分的效果,活泼而从容;划拍跟琴学唱第一部分。(找出旋律的同、异点 运用了重复手法)
全曲歌词只有一个“啦”字,为无词歌,演唱时口腔要打开,舌尖要轻巧而灵活。第一部分注意每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休止,重音在第二拍上;
e、第二部分采用连续的、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重复,情绪更加清新欢畅、热烈奔放。
聆听歌曲第二部分,划拍跟琴学唱第二部分。(找出旋律的同、异点 运用了重复手法)
知识点:第二部分的十六分音符处要突出节拍重音和每拍的第一个音。
重点练习第一部分,跟着小号演奏的录音哼唱,
3、分声部练唱:齐唱+女声+齐唱,用富有弹性的“la”这个音重温这段经典的旋律,来表达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和情感。
4、欣赏
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的《那不勒斯舞》,辨听演奏乐器的音色,学生模仿小号音色跟音乐哼唱。
(三)、拓展活动
1、学生创作——填词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