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合作的乐趣》媒体式教学案例
第二课时:交流汇报阶段
1、引入话题,建成调查小组;
2、实地调查,精心准备交流;
3、小组合作,畅谈调查收获。
其中,前两个部分是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
六、实施过程:
(一)引入话题,建成调查小组
第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把学校所处的环境向虎子作介绍。(虎子是教材中的一个情境人物)学生立即展开讨论,他们决定分工合作,按四个不同方向的回家路线组成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观察,最后再将调查的结果向虎子作介绍。
(二)实地调查,精心准备交流
调查前,我引导四个调查小组制定了调查计划,明确了组员分工。实地调查中,他们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我做了跟踪拍摄工作。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完成了调查日记,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了调查资料。
(三)小组合作,畅谈调查收获(这个过程是在第二课时中完成的)
首先,我让学生在上课伊始简单谈谈个人的活动体会,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用录象呈现了学生实地调查过程中的精彩镜头,以再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学生的激情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举起了手,急于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向大家作汇报。为了使后面的汇报不流于形式,能清晰有序地介绍社区环境并成功地绘制出社区平面图,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引导学生讨论了汇报的方式。我是这样说的:“孩子们,从你们纷纷举起的手中,我知道你们收获了很多,都急切地想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向大家作介绍,但课堂只有短短40分钟,不可能一个一个地来汇报,怎么办呢?”同学们经讨论还是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作汇报。我又提示:每个小组都要汇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最好呢?
又是一番热烈的讨论,东边的同学决定根据他们调查中绘制的路线图用沙盘演示作介绍;南边的同学决定用图画照片相结合的方式;北边的同学则打算用简笔画的方式;而西边的同学却采用现场介绍的方法。正是因为孩子们的别出心裁,才使后面的课堂学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