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合作的乐趣》媒体式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25 12:47:28

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我仅仅是抛出了两个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有序的轨道。

在这之前,学生在进行实地调查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若让他们逐个交流,不仅费时多,而且学生所得到的信息比较零乱,内容上也会有重复,学生听得不会很仔细,交流的氛围也不会那么浓厚。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就能克服逐个交流的种种弊端,使整个教学活动“活而有序”,能让学生在进一步合作中“互补、互促、互进”,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这也正与我们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所以,作为教师这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找准时机,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新课标中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我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时,积极地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使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展示的空间。

在学生准备汇报阶段,我给了他们充裕的时间操作、探究、讨论、交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这样才不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此外,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所以,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活动中去,而不是游离于学生的学习之外,必须真正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进行调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穿梭。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还有的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千方百计地想要把学生要说的东西说出来,我们戏称为埋下了“定时炸弹”。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发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东边小组同学兴致勃勃地用沙盘演示作交流,就在他们暗自得意时,却没有注意到将沙盘方向与生活中的实际方向相对应起来,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之下,我提示道:“注意啦,农贸市场在我们学校哪一面呀?”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及时作了纠正;西边小组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只顾自己说,全然不注意别人在说什么,我发现这种状况后,走到他们身边亲切地告诉他们,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美德、一种学习,小组长要能组织组员作有序的发言并进行及时地点评和补充,学生在我的提醒下立马进入到了有序的合作状态。

由于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了适时的点拨指导,所以后面的汇报过程才显得精彩纷呈。

四个小组汇报完了,一幅完整的社区平面图也就呈现了出来,这就是他们合作的成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