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体味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高一政治教案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主要内容:文化是什么?其 内涵是什么?文化与精神活动、社会、物质活动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别?文化有什么作用?
2 、【学生分析】
学生对身边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也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知道“文化”的真正内 涵,无法给“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也往往忽视了文化重要意义。
3 、【设计思想】
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 ,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接着进入“领悟”阶段,扣住“文化” 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发现” 阶段,让学生自行辩论,激活学生思维,谈谈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因势利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水到渠成。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5、【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设计 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
多媒体展示: (1)“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2 )我们常说中学生要做四有新人, 其中之一就是“有文化” 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究竟什么是“文化”? |
(1) 分析钱钟书的话,说明文化有什么特点? (2) 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你是怎么看? |
通过设问、对比,激发兴趣,导入正题. |
一 文 化万花筒 |
一、“看”文化。 提问:五“福娃”各代表什么?“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理念? (老师总结) : “五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浓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可见: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
(1) 学生讨论“看电视”是不是文化活动? (2) (欣赏千手观音图) (3) 学生介绍:我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 (三月三、赛龙舟……) < 合作探究><形成意念 > 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3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
通过“看”和“说”, 让让学生回归生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体味丰富多彩的文化,用心去感受文化“万花筒” |
二 文化是什么 |
三、“问” 文化。 1 、教师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参照对象: ① 相对于自然界而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才有文化(人=动物+文化) 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素养) ③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它随着一个人迎面走来—— 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素质) ④ 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 的结果。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
1 、让学生写出从各种途径得到的文化的定义。 2 、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参照对象探究文化的概念。 3 、学生汇报各自探究的结果。(略) 4、思考讨论 (1) 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2) 人是否天生就有文化? 文化是怎么来的? (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某人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4) 文化与文明有何不同? 〈形成意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
通过“问”文化和分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从多角度区分文化,认识文化. 突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