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体味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高一政治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03 06:55:30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主要内容:文化是什么?其 内涵是什么?文化与精神活动、社会、物质活动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别?文化有什么作用?

2 、【学生分析】

学生对身边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也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知道“文化”的真正内 涵,无法给“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也往往忽视了文化重要意义。

3 、【设计思想

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 ,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接着进入“领悟”阶段,扣住“文化” 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发现” 阶段,让学生自行辩论,激活学生思维,谈谈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因势利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水到渠成。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5、【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1)“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2 )我们常说中学生要做四有新人, 其中之一就是“有文化” 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究竟什么是“文化”?

 

 

(1) 分析钱钟书的话,说明文化有什么特点?

 

 

(2) 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你是怎么看?

通过设问、对比,激发兴趣,导入正题.

 

化万花筒

 

一、“看”文化。
  1 、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最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看电视是人的一种什么生活?
  2 、多媒体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现象:各种版本的《千手观音》(正版、打劫版、到此一游版、蜘蛛侠版、广告版等等)、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别有风味的傣族泼水节、时尚的美丽之冠、南海海上观音开光大典……
 二、“说”文化。
 1
、播放“福娃”动画片

提问:五“福娃”各代表什么?“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理念?

(老师总结) : “五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浓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可见: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1) 学生讨论“看电视”是不是文化活动?

(2) (欣赏千手观音图)

(3) 学生介绍:我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 (三月三、赛龙舟……)
(4)
让学生谈亲身参与的文化生活:(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
(5)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贝贝 )、熊猫(晶晶) 、奥运圣火(欢欢) 、藏羚羊(迎迎) 、京燕(妮妮) 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 合作探究><形成意念 >

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3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通过“看”和“说”, 让让学生回归生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体味丰富多彩的文化,用心去感受文化“万花筒”

 

文化是什么

 

三、“问” 文化。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文化到底是什么?” 。
〈情境导入〉

1 、教师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参照对象:
 ( 相对于自然界而言; 相对于动物的本能而言;相对于人的先天遗传而言;相对于人的其它活动而言;相对于社会经济、政治而言 ;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  相对于人的知识而言;相对于人类文明而言。)
   …… (学生可从中选取,亦可自已拟定)
2
、教师指导如何给概念下定义:关键是抓住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讨论,共同归纳

相对于自然界而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才有文化(人=动物+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素养)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它随着一个人迎面走来—— 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素质)

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 的结果。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1 、让学生写出从各种途径得到的文化的定义。

 

2 、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参照对象探究文化的概念。


3 、学生汇报各自探究的结果。(略)

 

4、思考讨论

(1) 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2) 人是否天生就有文化? 文化是怎么来的?

(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某人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4) 文化与文明有何不同?

 

 

 

〈形成意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通过“问”文化和分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从多角度区分文化,认识文化. 突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