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一政治教案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熟练掌握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理解法制受到破坏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学生能通过认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及意义,提高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材料: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第九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的规定?
生:回答
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但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得到法律的保护了吗?
生:回答。
师:没有得到保护。“文革”期间处处可见违法行为,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讲授新课: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师:由学生看书概括。
生:看书回答。
(1)红卫兵运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
师:毛泽东点燃“文化大革命”烈焰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支持青年学生,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煽文化大革命之风,点文化大革命之火”。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意思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他们的大字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师: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文革”时期,青年学生的这种行为呢?
生:回答
师: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红卫兵运动是学生出于对毛泽东和党的信任,是怀着“誓死捍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信念投身到这一运动中来的。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的幼稚,表现出了狂热和盲动。“红卫兵运动”是特殊社会下的产物,它给党、国家造成了破坏,也给青年自己带来伤害。
(2).随着“全面夺权”的展开,司法部门纷纷陷于瘫痪。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师:1967年从上海开始,造反派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武斗成风;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无法正常工作。社会上出现更大规模的揪斗、打击迫害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浪潮。师:国家主席刘少奇就在这时被迫害致死。
1966年文革开始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被认为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为篡党夺权,挖空心思诬陷迫害刘少奇,1967年8月,刘少奇被揪斗抄家。1968年10月,中共第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将他永远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从1967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刘少奇一直处于幽禁、批斗中,1969年11月,刘少奇在河南开封被折磨致死,最后被以“烈性传染病人”刘卫黄之名火化。从而制造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同时期,陶铸、彭德怀、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相继被迫害致死。刘少奇曾经以宪法为武器进行抗争,但没有任何效果。
师: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的这些掷地有声的话,为什么在当时没有起作用?
生:回答
师:解题关键:要注意刘少奇话语所表达的核心意思:国家主席的尊严是宪法赋予的,批斗国家主席是破坏宪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刘少奇讲这番话一方面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更重要的是要捍卫宪法的尊严,与破坏法制的行为进行斗争。因此,本题实际是在问为什么在“文革”期间包括宪法在内的各项法律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思路:国家法律得到贯彻、执行一方面需要健全的民主法制的保证,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维护民主法制,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刘少奇虽然想维护宪法的尊严,但在“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支持“砸烂公检法”,人们无视法律的尊严,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和法律意识淡薄,从而造成宪法的尊严无法维护,其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也随之丧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
师:请同学们回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生:回答
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人大”系统是国家极为重要的权力系统。按照宪法规定,它们分别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通过召开会议、制定和通过法律、任免政府人员、决定重大事项、监督政府工作等方式行使权力。在“文革”中,人大系统彻底瘫痪。1968年,115名全国人大常委中的60名被诬为“叛徒”、“走资派”、“三反分子”或“在问题的人”,占总人数的52%以上。一段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关被实现军管,并被迁出人民大会堂。各地方人大也被迫停止活动,无法行使地方机关的权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未召开任何会议。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