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主张,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教育学生办事情、看问题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教学重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分歧。
教学难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教学思路设计:
第四节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⒈三个方面的分歧
⒉一个根本分歧
⒊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观点、主张 / 哲学派别 |
唯物辩证法 |
形而上学 |
根本观点——根本分歧 |
|
|
主张——分歧 |
|
|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⒈为什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⑴从原因看: ⑵从意义看:
⒉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⑴从内容上讲: ⑵从现实来看:
小结:把握三个统一 把坚持唯物辩证法与反对形而上学统一起来。
把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起来。
教学过程: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共有四课,其中第一课和第二两课的一部分讲的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我们把它分为唯物主义单元;第二课的另一部分和第三、四两课讲的是唯物的辩证法,我们把它分为辩证法单元。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要对辩证法单元作一个归纳和总结。
辩证法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这本课本仅讲了辩证法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其他许多辩证法的知识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去补充和完善。
设问:与这些基本观点对立的应该是哪些观点?
联系观点-孤立观点,发展观点-静止观点,全面观点-片面观点,矛盾观点-否认矛盾的观点。
与辩证法上述观点对立的观点,是与辩证法对立的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这个哲学派别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全面观点是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的,是科学的,因而,与这些观点对立的哪些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世界的,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必须:
第四节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P136-140)
设问:为什么要把与辩证法对立的哲学派别叫做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原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书的译名,古希腊安德尼柯在编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有关物理学之外的著作编在《物理学》之后,题为《物理学后编》,当这部著作被介绍到我国来时,有人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不具有具体形象的事物叫做道,具有具体形象的叫做器。)的说法,把阐述抽象哲学道理的《物理学后编》取其意而译成了《形而上学》。以后承袭下来,并专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点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所以相互对立,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分歧。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它们具体观点上的分歧是很多的,我们这里只能从它们的基本观点上讲一讲分歧。
设问:基本分歧表现在几个方面?(阅读课文P137第3段-P138第1段)
⒈三个方面的分歧
通过教师指导、设问与学生阅读,回答以下一系列问题:
第一,阅读课文P137第4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联系观点?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P137)
②什么是孤立的观点?用孤立观点看问题的后果怎样?(P137)请举例。
举例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集体利益;离开人的整体看“手”;离开一定的条件说打球好不好、下雨好不好等等。
第二,阅读课文P137第5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发展观点?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P137)
②什么是静止观点?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后果怎样?(P137)请举例。
举例如:三岁知八十;把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发达的资本主义简单相比,从而得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又如,由于腐败现象尚存在,因而认为腐败现象不能最终克服;《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
注意:静止观点有两种情形。①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虽然有(如中国古代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十八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提出“物种”不变,他在《植物学哲学》一书中说:“种的数目和全能者在开天辟地时所创造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数目是同样的多。”)。但这种观点的谎谬性较明显。②只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合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也是一种与发展观点相对立的静止观点。因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P125)
坚持静止观点的必然坚持孤立的观点。因为它否认了事物的纵向联系。所以,课文中“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不见总的过程”,既是静止的观点,又是一种孤立的观点。
第三,第三个观点上的分歧是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阅读课文P138第1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全面观点?全面观点的依据是什么?(P138)
全面观点是指从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全面观点是矛盾观点对我们的要求: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互相排拆又互相依赖的矛盾
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看问题,坚持全面观点。
②什么是片面观点?其理论根源是什么?举例说明。(P138)
片面的观点是强调一方而忽视一方,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片面观点的理论根源是否认矛盾,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举例如:有的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因而骄傲自大,有的人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因而悲观消极;有的人把事情仅仅往好处想,有的人对事情只往坏处想,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或猜测去对事情作出评价;有的人只希望改革开放和发展一帆风顺,一遇到问题和困难就认为是改革开放或建设的失败;再如,顺利时忽视困难,遇到困难时又看不到有利条件,等等。
归纳:
全面观点 根源 矛盾观点,承认矛盾必然坚持全面观点。
片面观点 根源 否认矛盾的观点,否认矛盾,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必然走向片面性。
注:在讲解上述内容时,边作如下板书:
唯物辩证法 发展 对立 静止 形而上学
全面 片面
设问:上述分歧的地位是否相同?是否存在更根本的分歧?(阅读P138)
⒉一个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设问:为什么这个分歧是根本分歧?
这是因为上述三个分歧都是以矛盾为核心的,都是围绕着矛盾观点展开的:
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是全面观点的依据。承认矛盾观点,必须坚持全面观点。
注意: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有三个,而不只一个;根本分歧是一个,而不是三个。我们不能混淆分歧和根本分歧,要完整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至此,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归纳一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主张了。
⒊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观点、主张 / 哲学派别 |
唯物辩证法 |
形而上学 |
根本观点-根本分歧 |
承认矛盾 |
否认矛盾 |
主张-分歧 |
用联系、发展、全面观点看问题 |
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看问题 |
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我们的课文中就例举了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请大家阅读课文P136-137三个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课文一共提到中外几位哲学家?他们各坚持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什么观点?
辩证法 韩 非:发展观点 静止观点:董仲舒 形而上学
黑格尔:矛盾观点 否认矛盾:杜 林
课文还例举了现实生活中大量形而上学的现象。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对人们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设问:面对上述现实,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⒈为什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⑴从原因看
这是因为,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全面观点是正确的、科学的,是符合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从而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以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观点、否认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不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它会指导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
⑵从意义上讲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阅读课文P139-140一段,然后归纳。
首先,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是从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关系上讲的。只有正确地了解“世界的状况怎么样”,才能科学地、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坚持的辩证法,本身就叫做“唯物辩证法”。只有坚持辩证法,才能真正坚持唯物主义,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才能真正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如,只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不承认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种唯物主义就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当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结合起来的时候,这种唯物主义还不是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可见,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要真正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其次,自觉地按唯物辩证法办事,就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思想、学习和工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是从方法论上讲的。唯物辩证法,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它既能对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提供指导,又能对我们科学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指导。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学习和工作更加顺利、取得更大的成绩。这已为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所反复证明。
总之,唯物辩证法本身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人类的实践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学生,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设问:那么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呢?
⒉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⑴从内容上讲
坚持唯物辩证法就是要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的观点,并用这些观点指导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反对形而上学就是要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并避免这些观点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影响。
⑵从前提说
要真正、彻底地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并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知识。
⑶从现实看
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以后,就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坚持唯物辩证法,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其中,对于我们现阶段的青年学生来说,特别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必须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青年学生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我们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生历程中的矛盾,就不能顺利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消极厌世、悲观自杀者大都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历程中的矛盾所致。(详见课本P138-139中的例子)
其次,必须正确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对我们青年学生和社会上都相当关心的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象问题的认识,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否则,就会产生错误观点或认识。
讨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法矛盾、联系、发展观点,谈谈对腐败现象的认识。(可分组)
用矛盾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一方面,腐败现象确实存在,在一定范围内还在继续漫延,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腐败现象毕竟只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这是支流;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清廉的,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而工作,这才是主流,它决定着我们党的性质。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党内存在腐败现象而认为党是腐败的。例如:我们总不能因为中国人中有病人,而把中国人都说成是病人。
用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既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历史还不长),又有新产生的(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和各项体制还不成熟、不完善,现阶段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商品交换,加之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等),还有从国外、海外渗透进来的(在“一个地球,两制共存”的情况下,在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难免会有腐朽的东西渗透进来);另一方面,腐败现象的产生虽然与社会主义自身的不成熟性有联系,但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为腐败现象与党的性质、宗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本不相容的,我们不能把非本质联系当作本质联系,不能把没有必然性的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用发展的观点看:一方面,不能小看腐败现象的危害,如果任其泛滥、扩展,那将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在反腐败斗争问题上的态度始终是明朗的,已为此进行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总的趋势来看,腐败现象是不断得到抑制和克服的。我们应当坚信,久经考验、长期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休戚与共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总之,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正确认识腐败现象,才能正确认识其他一切事物,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再一次体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
小结:
这节课是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总结,并在同形而上学的比较中提高对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应着重把握三个“统一”:
⑴把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全面观点、矛盾观点统一起来。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而不应把它们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⑵把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反对形而上学统一起来。要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必须反对形而上学;要真正反对形而上学,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这是同一个总问题的两个方面。
⑶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把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是世界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这是方法论。把握“分歧”是为了真正“坚持”和“反对”;要真正“坚持”和“反对”,就必须弄清楚“分歧”。
思考与练习:
⒈完成课文P144“练习”中的【论述】题。
⒉辨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在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
参考答案:⑴这个概括不全面,它只概括了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⑵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还包括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