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 新课标教材《文化与生活》第六课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新课标教材《文化与生活》第六课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海南省文昌中学 许环球
【教材依据】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节的内容。
【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联系史实和现实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能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2、教材分析
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原因是文字、史书典籍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学生分析
从这些课本主要内容看,知识难度虽然不大,但是它的信息量很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也可以直接从历史课本上找到相关的大部分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所以,本课时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魅力。
4、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老师采取了"情境设置→师生互动→案例分析→构建知识→合作探究→巩固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师生互动法、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情感体验→构建知识"这样的循环过程中完成整课的学习,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走过的光辉历程;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及其重要见证;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到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2.能力目标:
通过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图片展现,引导学生从中搜集和获取有关中华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通过分析、整理,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总结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搜集和获取及分析信息,透过文化现象把握文化本质,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及师生探究,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的衰微过程,在探求文化延续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教学难点】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流程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情境导入
播放Flash,展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篇《灿烂文明》和播放奥运会主题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
古代文化辉煌历程
师:从开幕式上篇《灿烂文明》所展
现的一幕幕,总结出中华文化经历
了哪些发展阶段?
生:发源(殷周)--雏形(春秋战国)、
--促进发展(秦汉)--全盛(隋唐)
--延续(宋元明)--衰微(清末)
培养学生搜集和获取及分析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探究活动
二、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师: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
生:源远流长
师: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什么?
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史书
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师:相比于其他的三大文明,为何惟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生: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围绕重点和中心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其历经的辉煌历程与见证
辩论环节
三、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师: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冲击过后,中华
文化是走向衰微,还是复兴腾飞?
生:充分辩论。
师归纳: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落。
师: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通过辩论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分析近代文化的衰微过程,体会中华文化力量。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知识小结
中华文化的历程、原因和再创辉煌
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整理,相互修正、补充。
师:引导、纠正,最后形成正确知识体系。
及时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随堂练习
围绕本节所学知识,设置基础性的题目。
师:展示问题,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适当点拨。
生:读题、解题、作答、解释作的原因。
让学生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框架结构。
课后作业
临高人偶戏发展历程?如何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临高人偶戏?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
拓展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
②史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