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报------认识正负数
《认识正、负数》导学案
导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8页。
导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重点)
2.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难点)
3.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案:
今天潍坊的最高气温是9摄氏度,最低温度是-8摄氏度。-8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它是什么数?
课堂教学案: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知识点一;用正负数表示温度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归纳: +
三、知识点二:利用正、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比海平面低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归纳: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
四、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五、导学总结,提升认识。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收获:
课后拓展案:
判断: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
2.15不是正数,因为15的前面没写“+”。 ( )
3.所有的正数都大于负数。( )
分层作业:………………………………【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