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一、完美的图形——圆
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22页,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熟练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课开始,老师用多媒体演示三种不同轮子(分别用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做轮子)的汽车画面。
问:你喜欢哪种汽车,为什么?为什么车轮子一定要设计成圆形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圆的认识)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物体?
二、探索新知
1、画圆:你们会画圆吗?自己尝试着画一个圆。你是怎么画的?(教师示范画圆并提示画圆时要注意的问题。)
师:用圆规在纸上画任意三个圆,并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如果有同学说每人画的圆都有一个圆心,师接着问:说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说明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2、认识半径:任意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点三点,分别问学生:这点在什么地方?生分别说:圆内、圆上和圆外。
师:把圆心与圆上一点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段叫半径。
师: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r 。
师:在自己圆上画几条半径,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什么长度都相等?………………………………【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