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 |
第一课 光的行进 |
|||
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
科学知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能够对光是怎样行进,提出假设。 3、能够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
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初步了解“小孔成像”原理。 |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 |
||
教学重点 |
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
|||
教学难点 |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
|||
教学准备 |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手电筒。 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 |
朗读单元小诗,问:单元小诗中写的究竟是谁? 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
|
||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 |
1、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 2、学生交流。(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 3、小结: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 5、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 |
|
||
三、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 2、生看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
|
||
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验证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也可建议学生参考文中插图)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
|
||
五、初步认识小孔成像现象 |
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16页相关内容。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可在黑板上板画) 3、指导学生动手试一试小孔成像实验。 (1)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 (2)师指出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 |
|
||
六、巩固总结 |
1、提问:今天科学课上,你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
|
||
七、课后拓展 |
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怎样呢?请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进一步展开研究。 |
|
||
2、
课题 |
第二课 照镜子 |
||
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
科学知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能够在玩镜子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成像和反光的作用。 2、学会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3、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
1、知道镜子具有成像作用。 2、知道镜子具有反光作用。 3、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不同。 4、知道能照出影象物体的共同特征。 |
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