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教案(科学浙教版七下) .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09 20:51:54

一、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2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从宏观上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变动发生的原因
      2
、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和处理:
根据大陆漂移说引出板块构成学说,然后介绍板块运动情况。板块运动情况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可具体介绍东非大裂谷与大西洋海岭的形成;消亡边界可具体介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玛利亚那海沟的形成。通过看影像和自己亲身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的过程,记忆深刻。通过实验中现象的自我分析,提高学生对探究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能利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解释一系列相关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两本书本、小刀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课   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你是否注意过地球的表面状况呢?

出示:世界地图思考:观察这六大块陆地的轮廓,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介绍: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理论。

思考:1大陆漂移说是否切合实际?

2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3、从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什么?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而事实上是什么使大陆发生漂移呢?

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新的全球构造理论产生。大陆发生漂移是由于大陆底层地壳的运动而造成的。板块与板块之间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根据板块边界的运动方式和性质的差异,将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解释:

1、  消亡边界可举例喜马拉雅山——造山带,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抬升,形成了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约一万多米深,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碰撞向下陷而造成的。

2、  2、生长边界可分为断层和海岭。断层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相反方向漂移而造成的,可举东非大裂谷;带领是在断层处,由于陆地表面较薄,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发,遇到冷的海水而冷却,形成海岭,不断喷发,不断生长,从而称为生长边界。    

回忆: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从图中获得以下休息:1、地表有陆地、海洋2、陆地主要有哪几大块3、找出大西洋两岸轮廓有可拼合性阅读书P151中的材料了解大陆漂移说只是一种假说,还存在许多明显的漏洞,但假说在科学研究中仍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了解板块——地球的岩石圈象似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板块      六不大板块示意图,知道消亡边界、生长边界 看影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思考板块与板块相撞回发生什么现象?

做实验:模拟板块碰撞1    拿两本书,放在桌上,使之相撞,观察现象。    

 2    取一张纸,对折,用小刀在折痕上刻一条虚线,学生用手相反向撤,直至拉破,体会断层。      

归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建立板块的模型    理解板块运动发生在岩石圈和软流层的界面上;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球上巨大的山脉、深陷的裂谷和宽广的海洋。
练习、小结 从练习中总结上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P153  1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拓展   说一说:随着地壳的变动,最终我们生活的地球回变的如何?  
布置作业   1  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2  查阅有关地壳变动的资料,了解地壳运动所引起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基础过关

1. “大陆漂移说的创立者是  (    )

   A. 哥伦布   B. 达尔文   C. 孟德尔   D. 魏格纳………………………………【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