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七册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2、懂得表达感谢与安慰时要具体、得体;聆听时,做到礼貌应对。
3、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感受人间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唤起真情,激情导入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爱”这个主题学习了几篇描写人间真情的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也来化作爱的天使,来学会感谢,学会安慰。
(课件出示交际主题:感谢与安慰)
二、再现课文情景,模拟对话:
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
1、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18岁的杭州青年小钱很不幸,年纪轻轻,就得了白血病,在他生命之花即将凋谢的时候,在海峡的彼岸,台湾青年就将自己的骨髓捐献给了他,使小钱重新获得生命。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使大陆和台湾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有一天,小钱见到了那个给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小钱会怎么样呢?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情景呢?
2、同桌模拟表演。
3、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适时引导。
4、师小结:同学们的表演的确让人感动,我们在向他人表示感谢时,态度一定要真诚,让受感谢的人能感受到你的确是在真心诚意地向他表示谢意。教师适时板书:感谢 感情:丰富、代表心意 态度:诚恳、让人感动 仪态:大方、有礼貌 有亲和力
假如你是卡罗纳德同学,你想怎样安慰他?
1、师过渡语:《爱的教育》一书中的卡罗纳多可怜啊,爱他的母亲去逝了,他伤心极了,眼睛都哭红了。可是他来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像亲人一样地关心他,安慰他,让我们看看他的老师是怎样安慰他的吧!(教师模拟安慰卡罗纳)
2、卡罗纳听了老师的话,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作为同学,我们应样去安慰他呢?(指名说)
4、教师小结:在别人遇到伤心或不幸的时候,我们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送去我们的安慰,一定会让他从悲伤中走出来,忘记烦恼,变得快乐起来。这种安慰可以是有声的语言,也可以是无声的行动。教师板书:安慰 语言自然 具有说服力 动作自然 不做作
三、模拟生活情景,进行表演:
1、生活中,我们一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怎么说?
2、课件出示。选择一个情景,和你的同伴演一演。
①情景一:下午放学回家,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来了┈┈
②情景二: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走廊上,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③情景三: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明明坐在座位上,趴在课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3、四人小组合作:两位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位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4、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好评委。
教师提醒注意角色的对话训练。引导学生明白,表达感谢具体要说出:什么事使你要感谢他?你面临了什么困难得到他的帮助?怎么帮你?他的帮助使你解决了什么困难?……把这些内容说进去,感谢就具体了。同样,表达安慰也要具体、得体。
5、看来,大家都学会了感谢与安慰。大家都学会了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了。
四、拓展延伸,升华交际情感
1、教师引语:同学们,在你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肯定受到过其他同学的帮助,同样,当你烦恼时,遇到不顺心的事需要同学给你安慰。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机会,请你大胆而勇敢地站起来,走到帮助过你的同学面前真诚地感谢,或者给需要你关心、帮助的同学面前给予安慰好吗?
2、教师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学生下位进行口语交际。
3、指名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情景。
4、小结:人间自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五、结束语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会了什么?
2、小结:让我们心中充满感激,让我们学会为他人送去安慰,让爱的阳光普照我们每个人的心田。让我们在一曲《爱的奉献》中去感受爱的力量吧!
3、哼唱歌曲《爱的奉献》。
4、最后,老师把我最真诚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送你给,愿我们学会感激、学会安慰、学会祝福、学会鼓励。愿我们的生活笑口常开。
习作
教学目标:
1、 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 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 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 理解“胜似亲人”
(“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4、 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
(读课文的习作提示)
二、 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 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 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3、 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B、全班交流。
4、 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三、 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 指导图前想象。
(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出示提示问题:小姑娘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吗?她们怎样认识的?小姑娘一直这样照顾老奶奶吗?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4、 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四、 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3、学生动笔写作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2、说说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2、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教学过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