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语文下册《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求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我们: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重点,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感受文章的精美,体会范仲淹的“刻苦学习、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师:从学生采集本《岳阳楼记》的“佳句共赏”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一起读、写。
师:这句话是谁的名句呢?
师:是的,这句话是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它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范仲淹的故事。进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书:范仲淹的故事)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故事呢? (出示课件,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只身求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课文的重点直接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回顾文本,直接走进文本,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一)学生自学,交流汇报,品味重点。
1、师过渡: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时,你能体会到范仲淹在简陋的寺院里是怎样学习的吗?当你每天零食不断、在餐厅里品尝美味佳肴时,你知道每天只能以粥充饥的滋味吗?当你戴上耳机,欢快地聆听美妙的音乐时,你能感受到范仲淹在皇帝驾临时仍专心看书的毅力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范仲淹感人至深的言行,学习范仲淹身上的优良品质。请看大屏幕: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范仲淹的哪些言行使你受到感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把有关语句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交流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1、小组长要组织好本组组员按顺序进行交流。2、每个人都必须交流。3、有不同意见要等发言者发言完毕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做一个文明的听众。
5、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交流:范仲淹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请一个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同学作补充,或提出异议。)
预设学生回答与引导: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
师:这句话是通过描写范仲淹的行为来表现他的刻苦,是啊,他的刻苦读书的精神令我们感动,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他的刻苦学习呢?(废寝忘食)(引导理解“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文中指范仲淹刻苦读书,非常专心努力。)
3、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我体会到了范仲淹生活的艰辛)
师:这句话来自哪个故事?成语“划粥割齑”是怎么来的呢?
4、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我体会到范仲淹学习的刻苦。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他的刻苦,引导学生从 “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等重点词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
请同学们读一读。
5、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师:是啊,生活艰辛时,别说是美味佳肴,就算是能饱食一顿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他却不肯接受,这种精神令人钦佩,让我们带着敬仰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师生一起读。
6、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的精神品质。
师:是啊,在古代,人们把能见到皇上当作一件光荣的事,那么范仲淹的做法却与人们形式鲜明的对比。
7、一位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范仲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师:是啊,他坚定、踏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着,丝毫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左右。有理想,有信念,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二)教师引导,举一反三,突破难点。
导言: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很认真,能交流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深入地学习范仲淹的精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范仲淹呢?(板书:刻苦学习)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课件: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2、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师:第一句话中,通过人物的什么描写来体现范仲淹的精神呢?(行为)
师:第二句呢?(语言)
师:请同学们再找出课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句子画出来。
生找到后,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环节中教师应大胆放手,抓住文章的重点问题让学生采用读、思、批等方式进行自学,自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感受范仲淹的刻苦求学的精神。再采用品读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语言不放,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让学生既见其“表”又知其“里”,由“知言”到“会意”,通过情感诵读,体验范仲淹刻苦读书的生活,实现情感的升华,同时,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渗透本文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行走在“读”和“写”的大道上。】
三、合作交流,探究明理
师: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请问同学们范仲淹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呢?(出示课件)“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师: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有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也道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读书,是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的。 板书(爱国爱民)
3、师:范仲淹这句话包含着对祖国和对人民的热爱,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4、师小结: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出并实施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措施。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出示句子,教师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这句话不仅仅是本文的结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理念:在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再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诵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升华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仰之情,激励学生从小立志,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师: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让我们再一次回味本文的重点语句,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本文主要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呢?这种方法叫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形象,在写这几个故事时,作者又能抓住范仲淹的什么来描写体现他的的刻苦读书呢?
2、师概括:所以,在写作文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常常抓住人物的几件事情来写,再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出示课件)
(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形象。
3、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看到了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人一旦有了远大的理想,生活就会有目标,就会知道,今天我们是为什么而学习,为什么而锻炼。只有那种树立了远大目标和理想、勇于刻苦努力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学习的人,他的未来才会有辉煌的成绩。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老师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会认真努力的读书,也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范仲淹所作的文章,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走进范仲淹的诗词以及故事。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