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续)
2、歌表演《小牧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
要求: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边唱歌边放牧可真愉快,这不你们看又来了两个小牧童,请小朋友们听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们还是放牛吗?
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2、师:你们可知道牧笛是怎样吹的吗?那赶羊和放鹅的动作都会吧,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3、出示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 2 5 5 6 6 | 2 6 5 — |
我 把 鹅 群 赶 下 河
四度音程要唱准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跟唱
连唱
4、处理
师:他们兄弟两个在放牧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那在演唱的时候会不会唱得断开呢?(不会),
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乐句之间的连贯特别是在最后两个“飘飘落”中间可以换气呼吸。
5、用愉快的心情连贯地演唱。
前面四句请两个学生领唱,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最后两句一起唱。
6、找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表演唱,可以自己编创动作,教师做适时的指导。
指名表演唱,其余同学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7、视唱教学
采用听唱法进行。
提出竞争机制:看谁记得快,对最县唱会的学生奖励“聪明星”
8、分小组视唱、歌表演,并进行评价。
四、听辨“6 1 2 ”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
出示“6 1 2 ”唱一唱
2、进行听辨
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
两条曲调分开进行
3、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 的高低。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五 课
教 学 目 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四分休止符
2、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小牧笛》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
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
2、听录音
师生交流上述设问
3、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 . 1 │2 3 0│
妈 妈 的 心 里
5 3. 3 │2 3 0│
我 的 心里
4、跟琴连唱
5、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
讲解: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6、拍打节奏: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0”先说“停”拍打,然后默想在心里拍打。
7、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要求:看到谱上“0”要休止
师生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教师小结:这里四分音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连唱
8、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有感情地连唱。
9、学唱歌谱 教师范唱 练唱第一乐段 练唱第二乐段 连起来唱
10、用打击乐器伴奏
徒手操作,注意第一声双响筒的强拍休止。
打击乐两个声部敲击合奏。
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聆听《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
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
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
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学生看歌词跟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母亲的深情。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妈妈的心》
2、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行情景表演
3、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妈妈的心》
1、指名学生唱,其余学生评价
2、边唱边表演
三、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导入: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在比赛前先来唱一唱下面几个音。
2、出示: 6 1 2 3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