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第三课<<童趣>>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一只短笛轻轻的吹》
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并能用自然、轻快的歌声表现歌曲中童年生活的轻松与快乐。
2、为《一只短笛轻轻的吹》即兴编创表演,体验情绪。
3、认识并掌握反复跳跃记号在歌曲中唱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和聆听歌曲,感受充满童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
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磁带、钢琴、头饰、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一支短笛轻轻吹》的伴奏音乐中进教室。
二、学唱《一只短笛轻轻的吹》
1、导入:刚才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愉快、高兴等)
2、师;有一个孩子,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只短笛轻轻的吹》。(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3、师:这个孩子的笛声可真美妙,我们来找一找。歌曲当中那几句是模仿了笛声?
|
|
|
3 35 2 | 3 35 25 | 32 1 2 |
哩 哩嘟 的 哩 哩嘟 的嘟 哩嘟 哩 的
4、解决难点:
a、跟师后齐读难点部分。(模拟笛声)
b、学唱模拟笛声。(注意唱出顿音的感觉)
c、播放全曲,当听到模拟笛声时,请学生随音乐轻声演唱。
5、歌唱的学习:
a、学习反复跳跃记号,介绍讲解和复习有关的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力度记号及换气记号。
b、教师范唱歌曲,帮助学生熟悉歌曲。
c、请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d、齐唱歌曲。
6、跟伴奏,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综合创编歌曲:《一只短笛轻轻的吹》
1、教师引导学生:歌曲中主人翁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可真高兴啊!你在高兴的时候做什么动作?(为歌曲加上“邺或嗨”衬词)
2、学生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内容。(教师准备头饰、笛子、打击乐器等)
要求:
a、自由选择,分组编排。
b、组长策划,教师指导。
c、集体创作表演。
四、小结,下课。
在《一只短笛轻轻的吹》的音乐中愉快地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摇船调》、欣赏《猜调》
课前准备:
搜集民间的谜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欣赏台湾民歌《摇船调》,让台湾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2、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猜猜谜语”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3、用甜美、轻盈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 感悟谜语的乐趣。
2、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在《摇船调》的音乐中走入教室
二、聆听《猜调》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谜语,要请你来猜一猜。不过,这些谜语是藏在一首好听的歌曲中的,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2、教师范唱第一段。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速度以及听清楚歌词。
3、介绍:《猜调》这首民歌旋律与歌词结合得非常好。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欣赏,歌曲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利用课件让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完整欣赏歌曲)
4、我们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很多地方都有像这样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演唱的歌曲,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民歌的一个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唱一首《摇船调》
二、学唱《摇船调》
1、初听——了解歌曲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台湾民歌《摇船调》中都唱到了什么内容?问了什么,又是怎么回答的?
(用大屏幕配合画面完整播放歌曲)
生:歌曲的第一段是在问,第二段是答。
什么圆圆在天边;什么圆圆在河边……
月光圆圆在天边、石头圆圆在河边……
2、复听——体会音乐的情绪,感悟“摇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