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九课《“六一”的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1-17 20:06:07

走进音乐

《“六一”的歌》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根据学期前制订的教学计划,上周我在二甲班上课的内容是湘版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九课《“六一”的歌》,而此时离六一儿童节不到一个月了。孩子们在课堂上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表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二、情景描述

那天上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也精心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当中有哪些节日呀?你们最喜欢哪个节日?哪个是属于我们儿童的节日?”由此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随着组织教学、学唱歌曲等教学过程的开展,孩子们带着高兴、欢快甚至于兴奋的情绪很顺利的学会了歌曲。二甲班是一个很活跃的班级,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烈,刚一学会歌曲,很多孩子都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想要上台来进行个人演唱。我分别请了两位同学上台来演唱歌曲。唱完以后,台下的学生开始进行评价,几个孩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老师,这首歌曲中括号里的“领”和“齐”是什么意思?(2)我们这个学期学过一首纳西族歌曲《阿里里》,而这首歌曲的歌词里“啊哩哩”出现了很多次,这个“啊哩哩”有什么含义?我心里暗自高兴:细心的他们发现了教材对歌曲的演唱方式进行了一定处理;学习新知,还能联想到旧知。

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好问和细心,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来讨论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再仔细的看了看歌单,理解了“领”和“齐”字面上的含义,我就让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一名同学担任领唱,台下的同学演唱歌词中齐唱的部分。唱完之后,我请同学们谈了谈这种演唱方式带给他们的感受。他们各抒己见,“一个小朋友在演唱的时候,就感觉他一个人或者是少数人很快乐,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唱,就感觉大家都跟快乐,好像所有的儿童都在享受‘六一’儿童节这一天。” 从稚嫩的话语中道出了一个二年级孩子对这首歌曲中领唱齐唱这种演唱方式的理解——一人唱,众人和。

接着,我问:那所有演唱齐唱部分的同学明白“啊哩哩”的含义了吗?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说出在演唱“啊哩哩”时感觉到很高兴、很快乐、很兴奋,在这里我做了一个简短的小结:它是为了衬托歌曲的情绪,它使得歌曲情绪更加高兴、更加欢快。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衬词的作用。同时,我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处理歌曲吗?有的孩子用教材上的方法:拍手拍肩的固定节奏进行伴奏;还有的孩子建议用我们所学过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于是,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歌曲的演唱和演奏,俨然一台庆“六一”的小小音乐会。

三、分析与思考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案例中,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简单的导入为学生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情境的创设,从而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音乐活动。在接下来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让每个孩子都保持了对歌曲学习的兴趣。

(二)抓住契机,助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作为在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老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善于捕捉时机。在本案例中,学生的提问和“发现”触动了我对歌曲处理的进一步思考,并以此为契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探讨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了音乐的本质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学生展示和及时鼓励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积极动脑筋思考:如何更好的演唱歌曲、如何更好的处理歌曲,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贯穿课堂的始终。最后以小小音乐会的形式作为课堂的结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演唱(演奏)的愉悦感、成就感。

(三)灵活处理教师的备课和教案。课堂教学不是生搬硬套教案,每位老师在课前都不可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在本案例中,学生的“发现”和感受对这个音乐作品理解的“顿悟”,但是往往这种时机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老师不能做有心人,就不能捕捉这种时机。因此,音老师应该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并成为音乐课堂里的“有心人”,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学生思维的复杂多变中寻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因素,以备课和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结构框架,以及时抓住学生的灵感和“顿悟”进行处理,使之成为音乐课堂中的“装饰音”。从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小小音乐会”,我惊喜的发现每个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小结

音乐这门艺术的深刻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建立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只有老师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才可能使其产生兴趣爱好,音乐课堂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希望我们能做得更好。………………………………【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