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三课《听音乐看跳舞》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4 21:04:21
三年级的第三课安排了六首乐曲四段舞蹈以及一首学唱歌曲,内容比较多,我在设计教学时安排了3个课时。
现在就第一课时进行反思。

本课时共安排了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第一首: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由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教学目标有:一、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感兴趣。二、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天鹅》,能听辩出大管、双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 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为了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初听、复听、再听三个环节,每听一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结合问题听辨音乐理解音乐。第一遍听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扒在桌上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并思考三个问题: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大提琴独奏,钢琴伴奏)各种乐器表现的是什么形象?透过音乐你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学生回答,以此温故而知新(巩固弓弦乐器及其音色)。接着放课件观赏绘画音乐《天鹅》。(我们来看看美术大师是怎样理解刚才这首乐曲的)欣赏完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复听时,要求学生听辨大管、双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学生回答后,教师简介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及这三种乐器的音色和它们在管弦乐队中的作用,并出示三种乐器的演奏方式。再听时,让学生模拟乐器演奏家,每出现一种乐器时就模仿演奏这种乐器,并分组完成检测表。最后,我让能画的画一幅《天鹅》画,能舞的跳一段《天鹅》舞,能写的写一首《天鹅》颂,并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参与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 ,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并获得独特感受与见解。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