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 巧嘴巴
花园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
教师 严明辉
第三单元 巧嘴巴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鸭子拌嘴》 唱《数鸭子》 打击乐器创编节奏
第2课时:欣赏《唱大戏》《蝈蝈和蛐蛐》 唱《猜谜语》歌表演
第3课时:欣赏、演唱《我家小院嘴巴多》 创造:绕口令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中“音像”和“有美感的声音”,乐于结交“巧嘴巴”朋友。
2、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数板与歌声、问与答之间能很好地衔接。
3、聆听歌曲,能把握作品的情绪,,体验音乐美感和生活情趣。展开联想,感受音乐形象。4、乐于参与“创造”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学说绕口令。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声音创造之巧。
2、充分利用童话魅力,给学生以想象、创造的空间。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 组织教学
播放《数鸭子》的伴奏音乐,模仿鸭子律动。导入新课。
2、 新授歌曲《数鸭子》
A、今天我们这来了这么多鸭子,老师数也数不清,小朋友帮着老师数一数。
B、 听范唱。
C、 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打节奏。
D、老师弹琴范唱,学生欣赏。
E、 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注意用活泼轻巧的声音演唱,特别是“嘎咕嘎咕”,发音要美,不要大声喊唱。
F、 完整演唱
G、表演歌曲。
a、用拍手、跺脚为歌曲伴奏。
b、把学生分成五组,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一组作歌表演,其他三组做拍手跺脚练习。
3、欣赏《鸭子拌嘴》
A、听一听、猜一猜。
听辨民族打击乐器小钹、水镲、大锣、木鱼,在听辨的过程中认识这些乐器。
B、初听全曲,创设情景,依次给出四幅图: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友好回家。
C、再听全曲,要求学生按四幅图的顺序说出乐曲内容,解释拌嘴含义。
D、分段欣赏:
重点欣赏拌嘴音乐片段,启发学生想象,说出其节奏快或慢所表现争吵或气喘的情节。
其次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开始与末尾的片断,让学生对乐曲基本内容有清晰的印象。
E、熟听全曲。
启发学生边欣赏体验音乐,便设想参与表演动作。
F、学生参与表演
戴上头饰,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表演。
G、进行评价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鸭子》这首歌,还欣赏了民间打击乐器合奏《鸭子拌嘴》。大家非常喜欢鸭子,有机会老师带你们去农村看鸭子,感受农村的风光。
第2课时
1、 欣赏《唱大戏》
A、让学生交流对地方戏的了解,让学生唱唱自己会唱的地方戏。
B、 学习教材上的数板。
C、 欣赏全曲,边听边数板,参与此曲的欣赏。
D、设计一些简单的豫剧动作,让学生边听边演。
E、 多次聆听后,尝试演唱。
2、 欣赏《蝈蝈和蛐蛐》
A、初听全曲,谈谈歌词,说说这首歌说明了什么道理。
B、 在聆听歌曲,随音乐哼哼。
C、 请学生分别扮演蝈蝈和蛐蛐,根据歌词内容随乐表演。
D、配合《唱大戏》,让学生对比,感受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演唱形式的不同。
3、 新授歌曲《猜谜语》
A、由谜语导入,把歌词中“问”的内容写在卡片上,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B、 听范唱,让学生说出谜语的正确答案。
C、 采用分句听唱法进行歌曲的学唱。
D、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小动物的特征与习性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才出答案。
E、 创编第三、四段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及观察能力。
F、 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随歌声进行表演。
4、 课堂小结
第3课时
1、 欣赏《我家小院嘴巴多》
A、 初听乐曲,模拟农家小院的生活场景,练习XX XX ︱X XX︱X —︱X —︱节奏
B、 用上面节奏说说农家小院小动物的特征,模仿小主人的呼唤声,做节奏游戏。
C、 跟随音乐唱唱,感受农家小院的生活。
D、请学生扮演小主人,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编一编,唱一唱,演一演,体会做农家小主人的自豪和快乐。
E、 展示巧嘴巴:
农家小院中长嘴巴、尖嘴巴、扁嘴巴的动物都十分有趣可爱,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张可爱灵巧的嘴巴。比比谁的嘴巴最灵、最巧。(学生各显其能,吹奏乐器、表演诗朗诵、演唱歌曲、讲故事、绕口令、等等。突出学生嘴巴之巧。)
2、 我的创造
A、练习绕口令:搞高山上一根藤,藤条顶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B、 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练绕口令,比比,谁的创造更加新颖独特。
C、 配以打击乐器给学生伴奏。
D、讨论:用怎样的速度、节奏练绕口令让人感到欢快,反之会感到怎样,从中体验不同的速度和节奏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和情绪。
3、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