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可爱的蓝精灵 雪绒花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09 09:52:32

第五课   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目标:

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自信地表现《可爱的蓝精灵》;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机灵 活泼 勇敢 可爱的形象;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能力。

重点:学唱歌曲,能掌握《可爱的蓝精灵》歌曲每一句都是弱拍起演唱。

难点:认识《可爱的蓝精灵》曲中的变音记号。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前查到的资料:

示资料,了解“蓝精灵”是什么?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准备资料。课堂展示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听歌曲,简述动画人物。播放电视动译制片主题歌《可爱的蓝精灵》,老师简述动画片故事情节,描述正反面两种人物角色的个性特点。歌曲描述的是一群勤劳智慧的“蓝精灵”们友爱互助战胜魔法师格格巫的故事。

2、唱歌曲,表演蓝精灵。歌曲为4/2拍为带再现的二段体体结构,歌曲的每一句都是弱拍起演唱。学生听唱法模唱歌曲可加入节奏声势参与歌曲的学唱。

3、乐理小知识《可爱蓝精灵》歌曲中有的音符出现了“#”记号,引出音乐小知识(1)升记号“#”—表示该音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该音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  “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4、重合作,互相评价 。角色个性化表演全班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自选“蓝精灵“和格格巫的角色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余同学给予评价。

三、拓展学习内容:播放《蓝精灵》动画片段。

四、小结:

学生能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机灵 活泼 勇敢 可爱的形象;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能力。

五、作业:唱歌曲,表演蓝精灵。

板书设计:

可爱的蓝精灵

三种变音记号:

1、升记号“#“表示将该音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该音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音还原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 节

第五课   雪绒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歌曲。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重点: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教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亲密的接触——导课:

学生进入课堂,放音乐《雪绒花》。上课师生问好,打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雪绒花”(导课以简单形象为主)那么今节课咱们要欣赏的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多彩的旋律——学习歌曲:
    放录音,学生欣赏。体会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1)情绪:亲切的,赞美的,充满深情的。

放录音,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2)节奏:舒缓的、舒展的。

 老师弹伴奏范唱,让学生分辨出歌曲有几个乐句,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学生回答。

(3)力度是:弱与强的对比。

(4)引导: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四三拍。那

么,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弱。
规则:强拍拍手,两个弱拍拍肩膀。并且通过两个弱拍拍腿交换进行。练习:拍手清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5)引导:拍子我们该怎样指挥呢?同学门看它的指挥图示。

(6)老师弹伴奏,学生拍手或指挥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

(7)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强拍两个同学双手击掌,弱拍各自拍手或拍腿交换进行,以达到培养学生乐感的目的。
    (8)集中欣赏英文。
    三、意境的感受——练习歌曲:

1、情景的感受——艺术再现,二次创作。

2、“实践与创造”让学生利用打击乐器来敲击四三拍子的节奏。然后再请同学们用竖笛演奏歌曲的旋律。(在学生练习中,老师要分别给予指导)

四、美好的回忆——课堂总结:

1、阐述授课内容。

2、集体演唱歌曲结束本节课。

五、作业:复习歌曲。

板书设计:

雪绒花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歌曲结构:

A  A   B  A

教学后记:………………………………【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