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与《十面埋伏》
一、背景
[教学理念]
本节课基本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提倡学科综合
4、重视音乐实践
5、弘扬民族音乐
本节课在乐器的认识和乐曲欣赏两大版块的学习中,充分挖掘每个学生所了解的不同层次的知识,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的讨论、乐器的认识等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很多情节上以学生为主题,我用音乐讲话,用琵琶代替老师的语言,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欣赏音乐,做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后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了解琵琶这样乐器的时候,是以乐器实物的展示结合老师的演奏来实现,通过学生的实物触摸和模拟动作来了解乐器。在欣赏乐曲的时候是以学生讲解为主,他们所了解的背景故事和所收集的资料来作为乐曲理解的铺垫,再以乐曲的演奏音色对比来鉴赏乐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琵琶现场演奏和学生的实物触摸,使学生初步了解琵琶的结构、音色、引发学生对乐器学习了解的兴趣。
2、通过乐曲演奏形式的对比,分组讨论乐曲,使学生认识民族乐器表现的战争场面的独特效果。
3、通过《十面埋伏》的欣赏,了解乐曲的历史背景及风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曲的鉴赏能力,从乐曲中学到:“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道理。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重点难点:
1、辨别琵琶演奏风格和音色特征。
2、通过学生讨论、欣赏等了解乐曲《十面埋伏》的表现场面,对乐曲进行鉴赏。
教具:
琵琶、录音机
教学法:
示范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步骤 |
学习内容 |
目的 |
组织教学 |
在上课前播放片段民乐合奏乐曲,让学生听着音乐进入课堂。 提问:能否听出老师所播放乐曲中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同学们对哪些民族乐器比较熟悉? |
集中学生精神,调动学习情绪。 从民族乐器的认识引导到琵琶的认识。 |
激发兴趣 |
同学们喜欢唱什么歌曲,老师用琵琶现场伴奏学生喜欢的歌曲,学生演唱。 |
使学生对乐器产生兴趣,拉拢学生和乐器之间的距离。 |
了解乐器 |
由学生所搜集到的资料来讲解他们所了解到的琵琶历史和结构。 结合《琵琶行》的描述,进一步了解琵琶的音色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琵琶这个乐器在世界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
乐曲欣赏 |
现场演奏《十面埋伏》,学生想象老师演奏的乐曲画面,发挥想象力,讲述乐曲描写的场面。 学生讲述与《十面埋伏》相关联的历史故事,在理解历史背景下,分段欣赏乐曲,并在现场的演奏中讲述琵琶的演奏技法。 |
给学生完整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自主能力。 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标题音乐的欣赏。在欣赏、模拟中了解琵琶的演奏技巧。 |
归纳总结 |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在认识乐器琵琶的基础上对乐曲也进行了鉴赏。 |
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