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课题:第18册第三单元《缤纷舞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17 18:00:58

课题:第18册第三单元《缤纷舞曲》

欣赏课《波莱罗》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级:九年级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是一节欣赏课

教学目的: 学习作品《波莱罗》,了解作曲家拉威尔,记住作品的主要节奏型,同时了解现代音乐的特点。
重点难点 1、了解舞曲的概念。
         2、了解西班牙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声演唱《森林之声》.

二、导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圆舞曲与马祖卡这两种舞曲的特点.本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舞曲----交响舞曲《波莱罗》.

1、波列罗舞:出现于18世纪末的西班牙。这是一种速度适中、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的男女双人舞。三拍子的节奏,并以响板打出节奏型

 

2、作曲家: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教师简单介绍)

 

3、创作背景: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原是为芭蕾舞而写。1928年,居留巴黎的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鲁宾斯坦夫人,请拉威尔写一首芭蕾音乐。开始,拉威尔只是想把阿尔贝尼斯的一首钢琴曲改编成管弦乐曲为其所用,后来觉得与其给别人的作品配器,不如自己写一首。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这首名作。

 

三、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波莱罗》,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该舞剧的情节很简单,布景是西班牙式的小酒馆,舞台深处是围在桌边喝酒的人们,而在正中的大桌面上,则是一名少女在跳舞。她开始只是文静地跳着,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可随着音乐节奏无休止的反复和舞蹈动作的不断变换,终于也带动了酒客们,他们纷纷起身,围着大桌面共舞。在喧闹的音乐声中,舞蹈也越跳越激烈,直至达到了狂热的高潮。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对作品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这首乐曲比原型的波列罗舞曲有所变异和发展。新的节奏型自始至终贯穿全曲,而且速度恒定。这种情况一般只在交谊舞曲中才常见。在力度上,作者只人为地用过一次渐强,更多的则是依靠配器(乐器转换、声部增加)所自然形成的。在调性上,始终采用C大调为主的单一调性,只是在结束时才转到E大调。乐曲前部分主要以单旋律形式呈示,后段也只是运用了多声部旋律进行而构成的平行和弦及其形成的和声效果。
    乐曲由一个主题(A)及其呼应性副题(B)构成。这两个旋律交替呈示反复达九次,既没有展开,也未变奏。像这样的乐曲,在专业创作中是极罕见的。胆识,由于作者每次都改变乐器音色,而且还用独奏、分部奏、合奏等手法加以润色,因此乐曲毫无单调的感觉。

附:《波莱罗》的结构及配器:
A 长笛1
A
1 单簧管1
B 大管1
B1 小单簧管1
A
2 抒情双簧管1
A
3 长笛1、小号1
B2 中音萨克斯1
B3 高音萨克斯1
A
4 短笛2、圆号1、钢片琴A5 双簧管1、抒情双簧管1、英国管1、单簧管2
B4 长号1
B5 短笛1、长笛2、双簧管1、英国管1、单簧管2、中音萨克斯
A6 短笛1、长笛2、双簧管1、单簧管2、小提琴Ⅰ
A7 短笛1、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中音萨克斯、各分四部的小提琴Ⅰ、Ⅱ
B6 短笛1、长笛1、双簧管1、英国管1、小号1、各分两部的小提琴Ⅰ、Ⅱ
B7 短笛1、长笛1、双簧管1、英国管1、单簧管1、高音萨克斯、长号1、各分两部的小提琴Ⅰ、Ⅱ、中提琴、大提琴
A8 短笛2、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圆号4、小号4、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分四部的小提琴Ⅰ
B8 短笛1、长笛2、小号4、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分四部的小提琴Ⅰ
    四、学生阐述对西班牙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印象,教师作总结归纳.

五、教师总结
    西班牙民族是热情,充满活力的民族,其民间舞蹈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舞蹈,今天我们欣赏的《波莱罗》就是十分有代表意义的一支舞曲,而且作者能够在一个固定节奏的伴奏下,不断的反复两个主题,通过丰富的配器手法、音色、音响的不断变化,使乐曲的情绪不断高涨最后到达高潮而结束,这种才能是十分少见的。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教案提供者: 沈阳市九十四中学  王明姝

沈阳市第十八中学  袁彬  

          西班牙民族是热情,充满活力的民族,其民间舞蹈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舞蹈,今天我们欣赏的《波莱罗》就是十分有代表意义的一支舞曲,而且作者能够在一个固定节奏的伴奏下,不断的反复两个主题,通过丰富的配器手法、音色、音响的不断变化,使乐曲的情绪不断高涨最后到达高潮而结束,这种才能是十分少见的。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