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07 14:45:26
情感、态度: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将道德培养目标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家长、学生、老师的三方互动,让学生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教育学生关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准备:

1.调查表(学生出生时的身高、体重,以及现在的身高、体重)。

2.搜集儿时用过的物品(如小衣服、小鞋子、小帽子等)。或者搜集自己儿时最心爱的玩具以及其中的小故事。

3、让学生在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

4、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调查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教学评价

设计意图

一、小游戏,激趣导入:

1、猜猜他(她)是谁?出示几位同班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

2、尝试体验。将自己带来的小时侯穿戴过的衣服、手套、鞋子、帽子再穿上或带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题:小朋友现在都已经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都长大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1、猜照片中的同学名字。

 

 

 

2、谈感受

 

 

 

 

 

1、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答案,以及评价照片中同学儿时的可爱。

 

 

2、肯定学生已经比以前长大了。

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良师益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入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活动:

 

1、认识虎子(出示教材上的图片,师讲述)

过渡:虎子的体重和身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长大了很多,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2、角色体验——我的昨天今天

每位同学都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今天。每位同学都已经测量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跟你自己出生时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教师巡视指导)

2、自己比较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请小组长介绍一下小组里身高、体重增加得最多的同学是谁?

5、小结:看来我们每个同学都的身高和体重都发生了变化(板书:身高、体重),真了长大了。

 

 

 

 

 

 

 

 

 

 

1、学生拿出调查表自己进行比较。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汇报情况

 

 

 

 

 

 

 

 

 

 

 

 

 

1、评价学生调查得认真

 

 

 

 

 

 

 

 

 

 

2、及时表扬交流认真的小组

1、通过虎子的成长,让学生初步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观看有趣的照片,勾起学生想说自己儿时事情的兴趣。

 

 

 

2、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测量、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我长大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分享童年的快乐——故事会:

过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一定会经常对你提起。下面让我们先听听小文的成长趣事好吗?(出示小文成长的图片,教师讲述)

2、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也有很大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吧!(教师到小组里与学生一起交流)

 1分小组交流故事,并在组内展示自己小时侯的照片、玩具、衣服等

2)学生代表交流。

3、师:那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听长辈说起你儿时的趣事呢?

4、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的童年趣事,勾起了老师对童年时期的回忆(师讲述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童年真的让人很难忘。

 

 

1、边听边看小文的成长历程

 

 

 

 

 

 

 

 

 

 

 

 

2、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

 

 

 

 

3、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说趣事

 

 

 

 

 

 

 

 

 

 

 

 

 

 

 

1、及时表扬认真交流的小组

 

 

2、及时表扬学生的大胆发言

3、乐于学生的趣事,并表示羡慕。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情感的世界里,而儿童的情感世界犹如纯白色,没有真正的爱与恨,也没有感动,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对,但也难以体会父母的爱和辛苦,所以通过学生回家通过问,让孩子与家长得到心灵上的沟通,家长言语间对孩子们的爱会无意识的流露,最容易触动他们的心弦。通过听父母讲自己小时侯的故事,体会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体会我长大了这一过程,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更加关爱父母。通过问和听使他们从中有所感,有所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育目的

四、拓展——理解长大的含义。

过渡:现在我们都长大了,那我们的长大是不是就只是身高和体重上的变化了,你们还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或者学会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指名学生说。

3、师板书:学会了……

4、小结,再次揭题:我们长大了,不仅是我们的身体长大了,而且我们知道更多生活和学习的本领。

 

 

 

 

 

1、小组讨论发生了哪些变化、学会了什么?

2、学生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会了什么?

 

 

 

 

 

1、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会的本领和知识,并表示欣赏。

 让学生理解“长大了”的更深一层意思。让学生在寻找成长足迹的过程中知道自己更多的事情,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从而懂得自己也要关心父母。

 

 

 

 

 

 

。五、唱儿歌

 

 

 

 

 

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表达对他们的爱和感谢吧!(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出示改编过的歌词。

学生听音乐唱歌。

 

 

 

 

 

表扬同学们唱的声音够响亮

 

 

 

 

 

唱唱儿歌不仅在情感上使学生再一次得到熏陶,体会父母辛劳,而且可以活跃气氛,学生放松放松。

六、创情境,表行动

 

 

1.听了小朋友们的心里话和歌声,老师知道相信大家确实是长大了!下面就让同学们来演一演,当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三.八妇女节到了,你打算怎么呢?

2)星期天早上爸爸刚上完夜回家休息,你会怎么做呢?

3)放学了,妈妈下班回家好累地靠在沙发上,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2、师小结:经过表演老师看得出同学们真的长大了,虽然刚才同学们为家长做的都只是一些小事,但从这些小事当中,老师觉得我们的同学已经懂得体量爸爸、妈妈了。

 

1、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

 

2、指小组上台表演

 

 

 

1、让学生评价表演组的同学的做法

 

 

2、老师对评价的学生说得对的地方表示赞同,对于评价错误的地方,让其他同学再给予正确的评价。

一让理论得到内化,学以致用,真正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懂得长大了,还要懂得关心、体贴父母,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事情,这样,学生爱父母的良好品德在活动中形成。

 

 

七、课外拓展,情感延伸

 

1、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趣事,那你觉得这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布置调查体验作业:

观察父母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表格可自制)

  

1、指名学生说感受

 

 

 

 

2、学生回家作调查。

对学生正确的感受表示赞同,对于比较悲观的感受给予引导

让学生从感受中得到体会。

 

 

走出课堂,才会真正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逐步得到感受。对学生提出要求,为下一节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