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将道德培养目标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家长、学生、老师的三方互动,让学生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教育学生关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准备:
1.调查表(学生出生时的身高、体重,以及现在的身高、体重)。
2.搜集儿时用过的物品(如小衣服、小鞋子、小帽子等)。或者搜集自己儿时最心爱的玩具以及其中的小故事。
3、让学生在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
4、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调查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教学评价 |
设计意图 |
一、小游戏,激趣导入: |
1、猜猜他(她)是谁?出示几位同班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 2、尝试体验。将自己带来的小时侯穿戴过的衣服、手套、鞋子、帽子再穿上或带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题:小朋友现在都已经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都长大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
1、猜照片中的同学名字。 2、谈感受 |
1、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答案,以及评价照片中同学儿时的可爱。 2、肯定学生已经比以前长大了。 |
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良师益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入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小组活动: |
1、认识虎子(出示教材上的图片,师讲述) 过渡:虎子的体重和身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长大了很多,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2、角色体验——我的“昨天”与“今天”。 每位同学都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与“今天”。每位同学都已经测量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跟你自己出生时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教师巡视指导) 2、自己比较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请小组长介绍一下小组里身高、体重增加得最多的同学是谁? 5、小结:看来我们每个同学都的身高和体重都发生了变化(板书:身高、体重),真了长大了。 |
1、学生拿出调查表自己进行比较。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汇报情况 |
1、评价学生调查得认真 2、及时表扬交流认真的小组 |
1、通过虎子的成长,让学生初步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观看有趣的照片,勾起学生想说自己儿时事情的兴趣。 2、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测量、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我长大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三、分享童年的快乐——故事会: |
过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一定会经常对你提起。下面让我们先听听小文的成长趣事好吗?(出示小文成长的图片,教师讲述) 2、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也有很大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吧!(教师到小组里与学生一起交流) 1)分小组交流故事,并在组内展示自己小时侯的照片、玩具、衣服等。 2)学生代表交流。 3、师:那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听长辈说起你儿时的趣事呢? 4、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的童年趣事,勾起了老师对童年时期的回忆(师讲述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童年真的让人很难忘。 |
1、边听边看小文的成长历程 2、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 3、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说趣事 |
1、及时表扬认真交流的小组 2、及时表扬学生的大胆发言 3、乐于学生的趣事,并表示羡慕。 |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情感的世界里,而儿童的情感世界犹如纯白色,没有真正的爱与恨,也没有感动,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对,但也难以体会父母的爱和辛苦,所以通过学生回家通过问,让孩子与家长得到心灵上的沟通,家长言语间对孩子们的爱会无意识的流露,最容易触动他们的心弦。通过听父母讲自己小时侯的故事,体会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体会“我长大了”这一过程,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更加关爱父母。通过问和听使他们从中有所感,有所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育目的 |
四、拓展——理解“长大”的含义。 |
过渡:现在我们都长大了,那我们的长大是不是就只是身高和体重上的变化了,你们还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或者学会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指名学生说。 3、师板书:学会了…… 4、小结,再次揭题:我们长大了,不仅是我们的身体长大了,而且我们知道更多生活和学习的本领。 |
1、小组讨论发生了哪些变化、学会了什么? 2、学生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会了什么? |
1、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会的本领和知识,并表示欣赏。 |
让学生理解“长大了”的更深一层意思。让学生在寻找成长足迹的过程中知道自己更多的事情,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从而懂得自己也要关心父母。 |
。五、唱儿歌 |
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表达对他们的爱和感谢吧!(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出示改编过的歌词。 |
学生听音乐唱歌。 |
表扬同学们唱的声音够响亮 |
唱唱儿歌不仅在情感上使学生再一次得到熏陶,体会父母辛劳,而且可以活跃气氛,学生放松放松。 |
六、创情境,表行动 |
1.听了小朋友们的心里话和歌声,老师知道相信大家确实是长大了!下面就让同学们来演一演,当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三.八妇女节到了,你打算怎么呢? 2)星期天早上爸爸刚上完夜回家休息,你会怎么做呢? 3)放学了,妈妈下班回家好累地靠在沙发上,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2、师小结:经过表演老师看得出同学们真的长大了,虽然刚才同学们为家长做的都只是一些小事,但从这些小事当中,老师觉得我们的同学已经懂得体量爸爸、妈妈了。 |
1、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 2、指小组上台表演 |
1、让学生评价表演组的同学的做法 2、老师对评价的学生说得对的地方表示赞同,对于评价错误的地方,让其他同学再给予正确的评价。 |
一让理论得到内化,学以致用,真正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懂得长大了,还要懂得关心、体贴父母,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事情,这样,学生爱父母的良好品德在活动中形成。 |
七、课外拓展,情感延伸 |
1、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趣事,那你觉得这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布置调查体验作业: 观察父母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表格可自制) |
1、指名学生说感受 2、学生回家作调查。 |
对学生正确的感受表示赞同,对于比较悲观的感受给予引导 |
让学生从感受中得到体会。 走出课堂,才会真正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逐步得到感受。对学生提出要求,为下一节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