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23 18:44:23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作者:海南华侨中学 吴少君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哲学、世界观的涵义。

2.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3.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角度,认识哲学指导作用的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哲学的意义。

【 教学重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难点】  

      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相关材料,将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

【课时安排】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知道了哲学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的生活有重大指导作用。那么,哲学是什么?如何产生?研究什么?本课将进一步探究这些问题。

【新课讲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板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板书)

(1)什么是世界观?  (板书)

【教师概括】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要求学生划在书上)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板书)

【设问】: 哲学与世界观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不是。

【教师设问】:那么,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板书)

【教师概括】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个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世界观不同,想问题,做事情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问,又给人们方法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板书)

【教师活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教师设问】:下面大家总结一下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板书)

【教师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板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二个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哲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社会的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

(1)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反思科学进行的结果,是人们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本质的和最普遍的规律。(板书)

【教师概括】: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还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专家点评"和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哲学与具体科学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板书)

第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板书)

【教师概括】: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这体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板书)

【教师活动】: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