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设计
提示:
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呢?
辩证法的观点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看世界。
探究:一位同学这次考试考了60分,大家如何去评价他呢?
(提问若干学生,从学生的回答里引导他们辨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怎个附属呢?在自然界存在一种藤类的植物,它的生长必须要依附在主干树,以吸收所需的养分。离开了主干,它们就没法生存。如果我们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定为树的话,辩证与形而上学就是那种寄生藤。
"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是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是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性质不同、互不依赖、彼此平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倒向唯心主义。从一般意义上说,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从一个个的片面认识开始的,最后才形成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事物还有联系、发展和全面的方面,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应该理解为对它的超越和包容,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形态,知道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深刻理解这些问题,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板书设计】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课后反思】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课,其内容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理论问题。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再加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形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等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抽象而繁杂。但本课内容对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做到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有重要意义。
本课针对高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选择了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言论作为教学情境,并与学生相对感兴趣的漫画等形式相结合来呈现,把学生引进主动学习、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运用教材知识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又能体现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根据本课特点,采用了情境式教学法。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以知识框架形式呈现,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评价与反思:海南华侨中学 翁文珠
这堂新课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而且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较困难,其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两大哲学阵营及其各自基本形态的本质。因此,林穆云老师在教学中从前一课导入,从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言论作为教学情境,并与学生相对感兴趣的漫画等形式相结合来呈现,把学生引进主动学习、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运用教材知识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又能体现新课程要求,达到预期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