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配 交换 消费(大纲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教案
重要考点梳理
1、 国民收入的分配
提示:(1)、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①、不同点:从内涵看,社会总产值是¨毛产值’’.国民收入是¨净产值”.GDP与GNP则是¨增加值¨。从生产的部门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涉及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各行各业;GNP、GDP涉及的是社会所有部门。从计算方法看.社会总产值重复计算;国民收入尽管不重复.但范围太窄;GNP、GDP既不重复计算.范围叉宽。
②、相同点: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意义:一定时期的总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实力;一定时期的增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速度;一定时期的人均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富裕程度。四项经济指标量的增加途径都很多,但根本上都是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2)、关于国民收入最终用途的分类.应注意,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科教、文卫的日常支出属于消费,其相关的基本建设虽然是非生产性的.但属于积累;国防支出属于消费.但应付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则属于积累。
(3)、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应注意:不能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等同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不能片面地认为¨高积累有利于生产发展.高消费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积累或消费部分过多.最终都既不利于生产发展.又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2、财政收入和支出
提示:正确理解三种类型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是税收,财政支出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的预算拨款。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它们在含义、实施目的、实施背景、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3、财政的巨大作用
(1)、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财政收入还要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并非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4、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提示:(1)、把握“税收”与“利润”“债务”“罚款”及“收费”的区别。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没有依法向国家缴纳税款.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同点在于违反税法的手段、方式不同,偷税、骗税采用的手段较隐蔽,而欠税、抗税则比较直接、明显。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