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材把课题确定为“探索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教材首先提出“我们研究了2、5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提供了一张100以内的数目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特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3的倍数特征与2和5的倍数特征的不同,2、5的倍数特征主要观察数的个位,而3的倍数特征要观察各个数位数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从而发现个位和十位都没有什么规律,而要找到各个数位上的和有什么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提出“这个规律对三位数是否成立”的问题,促使学生能自己造出更大的数来验证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练习与评价时,一般只要求学生判断100以内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找到和发现着重点,从而归纳概括了3的倍数的特征。
探究3的倍数特征时,明显和探究2、5的倍数特征不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一开始,我先复习2、5的倍数特征,把探究知识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上来,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我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的学生是看书自学过了的。这时我就此抛出质疑,他们的猜想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顺利的引出了新课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
然后,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活动,先一起找出100以内数的所有3的倍数,通过操作、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活动,得出100以内的数3的倍数特征,学生顺利的说出了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也是3的倍数。这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几个不是3的倍数的数进行研究,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到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得出结论。反问:100以内的较小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三位数、四位数,或者更大的数也有同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任意说出两个较大数(768和1234),数字一出来,学生马上就开始把各个数字相加,发现7+6+8=21的结果是3的倍数,而1+2+3+4=10的结果不是3的倍数,学生很兴奋,都能很快的判断了。我这时又来一个反问:这个结果能确定他们是否是3的倍数,怎么就能证明原来的数也是否是3的倍数呢?聪明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把原来的数除以3算一算能否得到一个整数。我听到这个方法,心中一喜,孩子们真厉害!最后,我和孩子们在课堂的一个个问题中和一个反问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最后我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性的变式练习再到独立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品尝到各自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3的倍数特征,更有价值的是学生体会到了探究数学的乐趣,充分说明学生探究的乐趣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