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19 16:13:0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城北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及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要走多少个100?(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10010001000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课件出示,相机板书)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1千米,就是2000

4千米=    )米             3000=     )千米

9千米=    )米             6000=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我们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出示氿滨广场图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氿滨广场,你知道沿着它周围的走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4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

3)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西走,到氿滨广场最西端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图片)

从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南走到王府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一、第二小题: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第(5)小题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考虑到城里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提出了第(2)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为例,对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能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教育工作者应教书育人,数学教师也应有大德育观,所以此两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学。

(想想做做5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则日记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