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了解空气(2)
课题 |
了解空气(2) |
第2课时 |
|
教学目标 |
集体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实际进行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通过设计实验,使他们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 |
||
特殊儿童教学目标: 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的活动,初步感知空气。在四人小组的帮助下,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 |
|||
教学重点 难点 |
难点:通过测量认识空气有质量 |
||
教学准备 |
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两个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要洗净),一只两用打气筒,一架天平;每个学生一张科学文件夹。 |
||
教 学 过 程 |
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 1、瓶里的空气。 (1)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入一些空气。 ·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 ·打入一些空气。 ·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 ·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说明天平的这一边怎样? |
||
|
(2)通过比较认识空气有质量。 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什么? (3)还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用两个相同的气球比较。 2、综合认识,整理资料,比较、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 (1)根据过去的认识填写科学文件夹。 我们对石头、水和空气都不陌生了,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来填写我们的科学文件夹。 (2)科学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我们来分析这些资料,大家比较一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3)说说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 (4)认识固体、气体和液体。 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表达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说明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然后分别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是名词,不是下定义)。 3、作业。 课后踢踢足球或拍拍篮球,体会有什么感觉?足球、篮球里的气少了要怎样做?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 |
课后反思 |
学生对称空气的实验表现出异常兴奋,在用两个气球做实验时,学生对实验产生了新的疑问:在扎破气球的时候,气球皮也会掉落,这样影响了比较的结果,这是我在上课时没有想到的。 |
课题 |
被压缩的空气 |
第1课时 |
|
教学目标 |
集体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把空气和石头、水相比较的方法判断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有重量,从而认识,并建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很大体积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进很小的空间里,并通过实验获得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和弹力,从而验证他们关于足球的猜想。 |
||
特殊儿童教学目标:在四人小组的帮助下,简单认识空气这种物质的特殊性质,初步建立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判断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有重量,从而认识空气这种物质的特殊性质,并建立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 |
||
教学准备 |
教师为学生准备两个足球(一个气不足,一个气很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支经过消毒处理的注射器(活塞密封要好),学生自己准备一块橡皮;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科学文件夹。 |
||
教 学 过 程 |
1.引入。 上节课上,我们做了给一满瓶空气继续打入一些空气的实验,结果怎样?课后我们又去玩了足球和篮球,大家又有些什么发现呢? 足球、篮球里的气不足的时候都要往里面再打入一些空气,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轮胎里的气少了也要再往里面打入一些空气。这是为什么呢? 2.打足气的足球。 (1)关于踢足球的讨论。 我们都喜欢看足球赛,也都喜欢踢足球,运动员或我们自己用力踢球时,会看到球怎么样?如果是踢一块石头会怎样?大家猜猜看,为什么运动员的脚不会受伤?足球为什么能飞得那么远? (2)拍足球比赛。 我们来做拍足球比赛的游戏。注意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 (3)做出我们的假设。 我们试着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