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2 10:45:3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三种形状:圆柱体、正方形柱体、三角形柱体。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2、使蛋壳的切口尽力平直。

三、实验准备:

学具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116开的卡纸4   2)重物(科学书若干本)  

教师:各种形状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提问:老师想用这张纸托起一本科学书(教师操作),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吗?

2.学生讨论并尝试用纸托起科学书。

3.讨论:为什么你们手中的这张纸现在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板书:折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看到失败的现象,同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展示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种形状:体、体、柱体、球体,并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重点及难点)

3.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三)导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教材16页下面的图片,图中的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分析这些形状的好处,为下一步的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做好铺垫。】

活动二: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有什么关系?

1.操作方法:参照教材17页中间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2.教师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学习提示:

提示:

1)每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

2)测试时,书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对纸筒的撞击力。

3)放书时,要对准纸筒的中心以防倾倒,而且书要一本一本地放上去。

4)纸筒弯折时为纸筒塌了。纸筒塌时要减掉一本书的个数,才是这个纸筒的承受力。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记录。

实验记录: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通过实验,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此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在猜测、实验、交流中,体会到材料的弯折可以增大其结构的承受力。】

活动三:观察教材18页上方的图片,看看图中这些物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

2.    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汇报,教师和学生适时的点评,突出学习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道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达标反馈

1、物体常见的形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2、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______。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______也是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学教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六)拓展延伸

试试蛋壳的承受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演示)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