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5 08:54:14

教学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认识单刀开关,知道开关的作用,学会使用开关。

3、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4、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难点: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组装电路。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1.情境导入

这儿有一个小灯泡,(把灯泡点亮),你看到了什么?要使小灯泡起来,你觉得还需要哪些材料?(导线和电池)

只要把电池、导线和灯泡正确地连接起来,就能使灯泡亮起来了。(板书:电池、导线、灯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

怎样正确连接电池、导线和灯泡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简单电路(板书:简单电路)。

 

二、了解实验材料

1. 观察材料

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打开1号信封。(1号信封:1节电池、3根导线、1只灯泡)

2.汇报讲解

(学生汇报到哪个材料,老师结合PPT讲解。)

电池:(ppt出示电池实物图,黑板上贴出电池简笔画图)电池突出的这头是电池的正极,用“+”(正号)来表示,另一头是电池的负极,用“-”(负号)来表示。

导线:(ppt出示两根导线,其中一根露出内芯)导线的外表有一层塑料,中间是金属芯,金属芯能让电流通过。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用导线的金属部分去连接。

灯泡:(ppt出示灯泡的剖面图,黑板上贴出灯泡简笔画图)灯泡里面有灯丝,外面有一个玻璃罩,侧部和底部有可以通电的触点。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灯泡的内部结构:灯泡内部的灯丝,一端连在灯泡的底部,一端连在灯泡的侧部。只有让电流通过灯丝,灯泡才能亮起来。

(设计意图:有意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重点介绍小灯泡的内部结构,为学生后面正确连接到小灯泡的触点上打基础。)

 

三、学习简单电路连接

1.尝试使小灯泡亮起来

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电池、导线、灯泡,现在同学们动手试一试,用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有一两组点亮灯泡后就停止实验)

(设计意图:有一两组点亮灯泡后就停止实验,了解学生的已经掌握的技能、也是为了节约时间。)

2.小组汇报

咱们先来看看x小组,看看他们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切换到实物展示台,让学生演示。在黑板上用电池和灯泡模型画出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提倡生生互动,一般学生会连接,不会画图,画图是为了让有学力的学生有所收获。)

3.介绍实物电路图

这组同学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并画了图,这个就是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能让我们直观的看出电路的连接情况,同学们能看明白吗?

4. 按实物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现在我们就照这个电路图的样子连接电池、灯泡、导线,并使小灯泡亮起来。(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照图连接,并保证每个小组都会连接,是为了后边验证预测打基础。)

5.看图预测

生打2号信封,按要求完成实验记录纸。(2号信封实验记录纸内容是几种正确与错误的电路连接,让生判断)

6.实验验证

生分组实验验证预测。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实物电路图,学有所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7.提问:按这些图连接的小灯泡都能亮起来,按这些图连接的小灯泡都不能亮起来,为什么?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呢?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思考,易于学生有所悟。)

四、学习用单刀开关、电池座和灯泡座简单电路连接

1.介绍断路

2.演示用开关电路控制电路

3.PPT介绍电池座、灯泡座、单刀开关的使用方法

4. 生分组用开关、电池座和灯泡座简单电路连接

生拿出3号信封袋材料实验(3号信封袋材料:电池座、灯泡座、单刀开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学会简单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用已经学会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操作,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非常喜欢。)

 

五、拓展应用(视时间情况而定,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

1.介绍生活中的简单电路(课件展示)。

2.连接小马达制作电风扇。

3. 连接用2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

六、总结

很多同学一定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回家之后想尝试着做实验,要注意,我们做实验只能用电池作为电源,不能用插座里的电,因为插座里的电对于我们太危险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简单电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复杂的电路,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中的电路的连接等,课后同学们可作些调查,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总的设计意图:分层次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图物结合,由实物到实物图,再由实物图到实物,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从实践出发,注重从实验中出结论,并用理论指导实验,回归实践;注重实际运用,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思维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