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6 07:59:45

教材分析:

   《简单电路》一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属“电学”的第一课,也是这一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总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知道一个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控制用开关控制电流,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为使《简单电路》这节课看起来充实,曾经试图用一课时上完。结果很是失败,内容“充实”的代价就是舍去了许多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环节,例如一开始画电路图就要求学生用符号,例如才讲了一个串联的实验就直接过渡到并联。因为这些过程的缺失,学生理解愈发困难。

   最初的尝试往往是大胆和不切实际的,学生的“不接受”让我挫败感剧增的同时,也在反思如何能让他们对《简单电路》的兴趣在我的引导中得以延续并加深——教师在探究实验课如何设计的同时,更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课时目标:1、知道一个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控制用开关控制电流。

          4、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教学重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难点:画简单的电路图。

学生准备:[每组]干电池2

教师准备:灯泡2只、开关2个,导线若干。

 

(一)       复习

1.  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知识。一个最简单的电路有哪些组成元素?

回答:一节电池(电源)、一个灯泡(用电器)、一节开关、一些导线。

2.  谈话: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用电路图记录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上述的四种电路元件都有相应的符号表示。

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回忆简单电路组成元素、电路元件符号,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垫。

3.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辨别,这样的电路图对吗?

 

1:电池正负极连接错误

2:少开关

图例:

 

 

教师说明:

连接灯泡的导线应该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灯泡才会亮起来。

没有开关的电路不安全;有了开关,你可以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设计意图】这一课是《简单电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连接电路时,有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到“连接灯泡的导线应该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灯泡才会亮起来。”,一味的都连在负极或者正极。通过改正错误电路图1,那部分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认识,原本了解的学生加强了认识。也通过改正第二幅图,学生清楚了一个安全的电路必须要有开关。

4.    交流电释疑

(1)             提问:实验时,开关控制灯泡亮和灭,干电池供电。为什么不能使用交流电呢?

(2)             回答:实验中使用干电池可保证实验时的安全。

【设计意图】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认识到“使用哪种电源” 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学生产生自然会困惑-“为什么不用交流电呢”,再讨论释疑。

 

 

(二)       由串联电路到并联电路

1.    谈话:[指着正确的电路图]这个电路图中的灯泡是一只,如果再给你1个灯泡和导线,你想怎么来连接电路?同桌讨论,将设想画在笔记本上。

学生思考时,适当引导:电池的正极或负极能否连接两根导线呢?

【设计意图】(1)正确答案揭晓前,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考虑。即便在此过程中,不能得到正确结果,但是学生只要思考了,便是收获。(2)此环节由串联电路知识渗透到并联电路。学生基本上不能想到并联的方式,在实际授课时,需要适当引导。这样的引导是有效的,部分学生会在这样的启发下,作出大胆的尝试,设计并联电路。

2.    请学生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1:串联

2:并联

图例:

 

 

说明:

像这样将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特点是:闭合开关时,两只灯泡都熄灭…

像这样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

特点是:此电路中有两条支路,电流会分别流过这两条支路中的灯泡。

(1) 教师适当修改电路图,与学生讨论电路图的可行性,但不给出肯定的答复。

(2) 【可选步骤】教师介绍这两幅图分别是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 学生将两种正确画法画在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在说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适当介绍,可以不多说,因为超出认知多介绍只能得到反效果。

3.    小组实验:请同学们按要求连接电路,通过控制一个开关,使两个灯泡都亮起来。

【设计意图】提问—>思考—>讨论—>黑板展示—>再讨论—>实验,反复讨论修改只是“纸上谈兵”,需要实践的检验。

 

 

(三)       并联电路拓展

1.    谈话:刚才,不管是并联还是串联电路,灯都是同时亮或同时灭。如果想让两盏灯不同时亮、不同时灭,至少还缺少什么电路元件,大家想一想?

回答:1只开关、少导线。

【设计意图】:由上一实验入手,提出新要求。“至少”使答案范围缩小,实际操作下来,学生是能想到方法的。

2.    谈话:如果老师一共给你1节电池、2只灯泡、2只开关和一些导线。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这样的电路图应该怎么画?同桌讨论,将设想画在笔记本上。

学生黑板画图。

教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使用并联电路。

电路图

 

3.    小组实验:请同学们按要求连接电路,使两个灯泡不同时亮、不同时灭。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两个开关的并联电路已经是很难的问题。作为本课的拓展,旨在锻炼学生思维,拓宽思路。

 

 

(四)       回顾总结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简单电路由干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开关可以控制电流,实验中不能使用交流电,因为安全是最重要的。

 

作业设计:用一只开关控制两盏灯,要求这两盏灯不同时亮,你有什么办法吗?

教学反思

   《简单电路》是一节实验课,本课是第二课时,着重由串联电路知识过渡到到并联电路。

   这一节课上下来,很多学生的表现都表明:他们对这一课的知识很有兴趣。这是以前的实验课没有过的现象。虽然课前要长时间的准备材料,但是看见学生在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能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作为老师,是很欣慰的。学生有兴趣,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就轻松,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反思1:导入部分是辨别电路图。图1:导线没有分别连在电池的正负极;图2:没有开关。这两种电路图,在上一课都有学生实际操作过。尤其是图2,虽然上课时这样连接不会出安全问题,但是不代表将电源换成交流电,连接时依旧安全。因此有必要通过“出错题—>讨论—>纠错—>小结”这样的环节,改变部分学生“没有开关的电路是正确的”的观念。学生这方面认知上的差异在下面的学习中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反思2:“思考—>讨论—>黑板展示—>再讨论”这部分环节中,教师切记不要随意发表意见;也不要在学生探究一遇到困难或错误时,马上给予“帮助”和“指点”;更不要给出学生肯定的答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柳暗花明”。目的是将最终的结果留给实验揭晓,也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设计再次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有可能,理论不行的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能找到灵感,成功连接电路。这样的做法,无形中照顾到了理论欠缺,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

   反思3: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排除干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在上课前没有布置学生预习,没有告诉学生学习的内容,没有让学生自己带材料。学生上课时也没有《科学》的课本,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看书后,书本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充分感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了丰富的情感经历,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态度等也受到了熏陶。………………………………【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