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的,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与电和磁的关系。电磁铁实际上是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电磁铁与永久磁铁虽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本课主要让学生研究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不同之处,如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改变、磁极位置的改变等等。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的,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与电和磁的关系。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掌握了对比实验变量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对比实验来认识电磁铁与电和磁的关系,学生应该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所给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线圈匝数、铁芯粗细等有关。
情感态度
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研究,体会探究乐趣。
2、乐于合作与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1、导线,铁钉,回形针,电池。
2、实验报告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老师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有趣的装置(出示电磁铁),为什么说它有趣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演示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谈话:好玩吗?这个装置通电后能怎么样?与我们学过的哪个物体有相同的性质?(磁铁)那谁能给它起个名字?(电磁铁)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呢?(揭示课题)
3.观察电磁铁由几个部分组成?(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直观形象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制作电磁铁
(1)教师讲解、示范: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电磁铁?那老师今天就教同学们来做一个电磁铁,(出示幻灯片)先拿一根铁钉和一根导线,注意导线的一端要留一小截,然后从里向外一圈一圈的绕,也可以从外向里绕,一圈,两圈……,最后再留一截导线,将两端的线头打一个结,这样,一个电磁铁就做成了,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就可以接上电池了,不过时间不能过长。下面同学们就按这个方法制作,做完后去吸回形针,将吸起的回形针放到桌上数一数,看哪一组吸起的回形针最多。
(2)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3)汇报本组吸起回形针的个数。
(设计意图:在动手做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问题。)
2. 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发现问题:咦!怎么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看来电磁铁的磁力并不是一样的,是有大小的,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猜猜看。
(2)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做出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个数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的圈数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的粗细有关……)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设计实验:
①谈话: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办呢?每个假设每组都做可以吗?为了数据准确,每个假设必须4个小组同时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可靠.(选择假设)。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研究的问题,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幻灯片出示实验记录单)
小组讨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呢?应注意什么?(师强调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设计意图:本环节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③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引导生适时质疑、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④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4)分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5)汇报实验结果。(研究什么、怎么做的、得出什么结论?)
(6)质疑:不成功的原因。
(设计意图:反思是学生思维修正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重构的过程,不可忽略。)
3.拓展:做一个磁力最大的电磁铁,比一比哪组的电磁铁磁力最大?
三、小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课后寻找身边的电磁铁,看看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设计意图:把探究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中,真正把科学探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四、板书设计: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