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习新知。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一致。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对于我们是怎样出生这样的话题,学生总是存在着一些懵懵懂懂的想法,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会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而且,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由于胎儿的发育过程属于“暗箱”问题,因此我通过借助视频短片、胎儿发育的一系列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都会优先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更加合适贴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新知识,纠正过去错误或者模糊的知识。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我是怎样出生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围绕《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的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在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胎儿的形成和大致发育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的负担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孝敬父母之情。
这节课从指导开展调查活动入手,教材分为三部分:
(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我从哪里来;
(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候的辛苦;
(3)在学生初步明白了人类的繁殖方式以后,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其中,第二部分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主要还采用了以下方法:
1. 体验法
本课采用体验法,一是“24小时,体验妈妈孕育之苦”的体验活动,预设:用红领巾把书包(约5.5千克)绑在身上一整天,进行深切体验;二是课后延伸体验活动,1. 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2. 办一期“我是怎样出生的”小报。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妈妈怀孕的艰辛,知道父母养育我们的难处。知道了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明白应该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探究法
在这节课中,探究法首先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交谈、上网等)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借助小组合作解决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梳理问题。最后,根据学生整理的问题自我确定课后专题研究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延伸探究活动。在这里,通过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的进行学习,利用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三、学情分析
作为已经有一定认识能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人出生时的问题并不陌生,但也存在着一些好奇和疑惑。在学习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一课后,学生便很自然地联系到人是如何繁衍后代的。本课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时的负担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育儿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孝敬父母之情。
四、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课前运用访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课堂上能通过交流从同学的谈话中获得信息。
2. 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
科学知识
1. 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
2. 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2. 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父母培育我们的艰辛。
六、教学准备
1. 师准备:《我是怎样出生的》问卷调查表、视频资料、记录单、60颗鹌鹑蛋。
2. 生准备:
(1)做好课前收集,向父母及长辈了解:“收集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刚出生时的情况,妈妈怀孕时的情况,妈妈生下我之后的情况等”。
(2)收集小时候的照片及佩戴的长命锁等小饰品。
(3)装满书的书包(5.5千克)
七、教学过程设计
A. 课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
上课前组织学生将书包前背,挺着进入教室,坐下后,师: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护蛋游戏,两人协助,进行活动。(要求:将分发的鹌鹑蛋收入书包中,做绕教室行走、弯腰捡东西、系鞋带、做操等动作,要求鹌鹑蛋不能弄破。)
B. 新课学习
(一)集中话题导新课
1. 提问:上课前,我们进行了护蛋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
生1:很重,不舒服。
生2:弯腰很不方便
…………
师:刚才的活动中的你像什么?(怀孕的妈妈)
师:怀孕时的妈妈是不是也和大家一样有同样的感受呢?
师:妈妈怀孕时是那么辛苦,你知道她要坚持多久呢?
小结:宝宝在生下来之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这就意味着妈妈要整天负重5.5千克行动。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体验到了妈妈在怀孕时的不方便,平时很轻松的事情做起来都是那么的辛苦。并且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护肚子里的宝宝,长达十个月。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